索罗斯说过: “市场走势不一定反映市场的本质,而是反映投资人对市场的预期。”
这一点,只要回顾2007年中国A股市场的表现,就可以清楚地知晓。当A股一路上扬,连续越过
4000点、5000点fD6000点时,许多股票价格都狂涨到100元以上,但事实上,许多股票的内在价值根本不值
这么多钱。但股价为什么还能继续走高呢?那是因为投资者对市场的预期是8000点,甚至l万点,许多投资
者都认为“现在的股指还在半山腰”。所以,此时的股指走势已经反映不出市场的本质了,而是被投资者
对市场过高的预期推着走了。
相反的,当中国A股在2008年出现了非理性的大量抛售时,许多股票的价格已经低于其内在价值,
但股价还不止跌。这也是由于“投资者对市场预期”过于悲观造成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那是因为“投资人往往是不理性的”,而正是这种不理性加剧了市场的
不稳定。不理性也导致投资者陷入了“狂热的陷阱”和“恐怖的黑洞”里,最终遭遇亏损的回报。
所以,要认识市场的本质,把握市场的规律,理解股价的非理性之处,就要对“市场先生”有深
刻的了解。
格雷厄姆这样描述“市场先生”。他说,不妨假设你和“市场先生”是一家非上市公司的两个合
伙人。若不出意外的话, “市场先生”每天会报出一个价格,他愿以此价格来购买你的股份或将他的股份
卖给你。尽管你们合伙的企业经济特性和经营状况稳定,但“市场先生”的情绪和报价却并非如此。由于
“市场先生”的情绪是不稳定的,有些日子“市场先生”会因为情绪高涨而只看到本来光明的一面,他会
给你们的合伙企业股份报出非常高的价格。而在另外一些时间里, “市场先生”可能会非常沮丧,看不到
除了未来的麻烦以外的任何东西。这时,他会给你们的合伙企业股份报出非常低的价格。而且, “市场先
生”还有一个特别惹人喜爱的特点,那就是他从不介意被人冷落。如果他今天的报价被你忽略了,明天还
会报出一个新的价格。
那么投资者为什么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而做出非理性的认知和行为呢?因为他们经常这样做:
(1)过度自信。投资者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而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认为自己已经能够
把握市场了。
(2)厌恶损失。投资者面对同样数量的盈利和损失时,损失却会比盈利给他带来更大的情绪影响。
厌恶损失,导致他过于强调短期的投资亏损,而不愿长期持有股票,从而错失了长期的巨大盈利机会。
(3)厌恶后悔。投资者作出错误的决定后,往往后悔不已。为了避免后悔,他可能作出一些不理性
,的行为。
(4)处置效应。投资者常常为了避免未来价格下跌的后悔,以及不愿承担兑现亏损的痛苦,常会过
早地卖出盈利的股票,或长时间不愿卖出亏损的股票。
(5)羊群效应。在同一时间内,大量投资者会跟风随大流,大家纷纷采取相同的策略,或是对特定
的资产产生相同的偏好。
(6)自归原因。投资者总是习惯于将过去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
(7)显著性思维二尽管某些事件的发生概率很小.但一旦发生后影响却很大.能为投资者所瞩目二
对于这样的事件.投资者通常会高估其发生的概率二
因此.要想把握市场规律.就必须在面对繁杂、充满诱惑的投资市场时.尽量避免不理性的行
为.努力保持清醒二只有保持清醒了.你才会在“偌大的营业厅里.只有两三只小猫在看盘”时.进场购
买股票;才会在“营业厅里挤得水泄不通.投资者连上市上柜都分不清.连股票名字都叫不出来的隔壁老
大妈都告诉你该买股票”的时候.理智地卖出股票退场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