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日,美国的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FCIC)在纽约曼哈顿下城的New School艺术大学召
开了一场以“信用评级的可靠性,基于这些评级的投资决定以及金融危机”为名的金融危机调查听证会。
此次的金融危机调查听证会中,麦克·丹尼尔(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公司的CE0)与巴菲特(作为穆
迪公司的最大股东)一同出庭作证,共同讨论了关于“金融危机爆发最重要的原因”的看法、意见和态
度。
对于此次世界金融危机和美国房地产泡沫,美国参议院通过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而此次的
听证会正是为了研讨在20 10年美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下的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并得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
案。
在会议上,巴菲特始终声称: “2006年时,我并没有预计到房市泡沫会发展到那么大,并且会破
灭。如果知道的话,我早就卖出我的股票了。”
在这次听证会后,巴菲特还为评级公司穆迪公司辩解: “投资者、政府和评级机构实在没有从成
品房崩溃的事实中学到任何东西。相反,继这次灾难之后,2004--2007年传统住房市场再次重犯了这个错
误。放款人欣然发放贷款,借款人虽没有足够收入偿还借款,但也高兴地签字承诺支付。”
同时,他也为信用评级公司及与之相关的证券发行商辩护: “这是泡沫心理的一部分,该泡沫心
理获得的模型样式不仅仅是指使用了评价机构,还有其他机构。”
此次金融危机听证会的最后.美国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以及美国前财务部部长斯诺提出了关
于“评级机构是否需要改变商业模式”的问题.并建议应当由投资者支付评级机构的生产运作费用.而不
是通过证券发行商负担这些机构.从而通过这样的改革方式.避免消费和股票市场的利益冲突。
巴菲特听后.表示对此持反对意见.他表示: “我不知道谁会支付费用.反正我是不会的。”
巴菲特这样坚决的表示是出于什么原因呢?美国坚持将此次经济危机的责任过失归于信用评级机
构.又是事出何因呢?深入来看.这次的金融危机听证会的实质就是美国政府和信用评级机构.以及投资
商之间就经济危机和房产泡沫问题的一场“踢皮球”的较量。
首先.美国政府确认了信用评级机构和证券发行商之间的暗中交涉、互通有无.将之视为近年来
经济危机和房地产泡沫导致股市崩溃的罪魁祸首.并要求彻底贯彻正在进行的美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
同时.以穆迪公司为首的信用评级机构和以巴菲特为首的投资商结成统一战线.反击了美国政府
所制定的金融监管制度。
于是.此次纽约金融危机听证会对于“评级机构是否需要改变商业模式”问题的讨论暂时告一段
落。然而.关于美国监管制度问题的讨论和争议才刚刚开始.并且愈演愈烈。
巴菲特在听证会上.对于“由投资者支付评级机构的生产运作费用.而不通过证券发行商负担这
些机构”的建议的反对和辩论.无疑表现了他对美国监控制度的批判以及对美国监控能力的否定。
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市场经济的主体形势以及自由和完全竞争市场的必然存在.使得
美国联邦政府无法也不能够.组建一个可以统筹规划并管理监控整个美国经济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机构。
所以.这个资本盛行的自由市场.空有文字上的改革外壳.却没有实际的具有确切执行力以及实
施方案和体系的内在支撑作为推动力量.美国的所谓监控制度改革将只会是空喊口号而已.而这也是巴菲
特真正想要揭示的问题所在。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