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联解体的政治背景下,美国对这些东南亚小国的兴趣爱好和任务已经发生变化,可是这些国
家却依旧浑然不知,或者根本就不愿意放弃过去的经济发展,仍然依赖于过去的那种出口导向型经济体
制,这就给索罗斯攻击东南亚国家经济创造了一个极好机会。
索罗斯首先从泰国开刀,根本原因就是在这些国家的经济链条中,泰国是最薄弱的环节。事实恰
好也证明了这一点。索罗斯从打压泰国泰铢,造成泰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出现危机,最终被迫放弃固定汇率
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从而轻易地撕开了这些国家经济崩溃的一个缺口,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金融
风暴战火迅即烧遍东南亚。
换句话说就是,如果单靠索罗斯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掀起亚洲金融风暴。他很好地利用了借
力打力,看得出他在这方面非常精明。
试想,索罗斯如果在苏联解体之前引爆亚洲金融危机前景会如何?他可能想也不会去想这样一种
假设,更不可能取得成功。因为从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看,对他都是不利的。
要知道,20世纪80年代末,索罗斯就企图说服当时的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支持一项欧
洲复兴计划,并且希望能与撒切尔夫人当面讨论一项援助苏联的计划,通过援助促使苏联变为“开放社
会”。
为了促成这个计划,财大气粗的索罗斯煞费苦心地给这个计划起名叫“撒切尔计划”,马屁功夫
可谓一流。可是当时的索罗斯因为没名气,所以撒切尔夫人根本就不知道他是谁,这个计划当然也就石沉
大海了,索罗斯还因此受到人们的讥笑。
这时候的索罗斯切身感受到了什么叫“人微言轻”。他想,必须首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公众人物,
然后才有可能在社会舞台上发挥作用,在政治上受到重视。
这件事情可以说给索罗斯留下了深刻印象。直至r]2009年6月他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演讲时还似
乎耿耿于怀地说: “我认为(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的根源,其实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显现了,那还
是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当政的时期。当时的主流人士相信市场有能力进行自我调整,向正确的
方向发展,我把这种理论称为‘市场基础资本主义’(market fundamental cap i tal i sm)。”
索罗斯认为, “当时美英两国的很多企业,其三分之一企业利润来源于金融性投资”,正是这种
缺乏监管的“市场基础资本主义”潮流,导致政府放松监管,无限制地使用金融创新工具,促使金融泡沫
在三十年时间里无限膨胀,最终爆发了所有人“有生之年经历的最猛烈的金融危机”。
上面提到的索罗斯促成在苏联乃至全球建立“开放社会”,是索罗斯的一大“人生目标”,这当
然是从政治角度而言的了,本书后面会经常提到这个概念。那么,什么是索罗斯心目中的“开放社
会”呢?
他在1998年出版的《开放社会》一书中认为:开放社会是指没有人能够垄断事实,人人可以拥有
不同见解和利益的社会;因此,需要有某些机构出面保障人人和平生活在一起的权利。广义地说,开放社
会的特征是有一个民主选举的政府,凡事依靠法律来裁决,属于多种多样和朝气蓬勃的文明社会,并且尊
重少数派和少数人的意见。
索罗斯认为,凡是人类设计的制度总会存在缺陷,所以在开放社会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和
政治安全的改进、文化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前景无比广阔。
也正因如此,当他听到美国前总统布什2003年决定攻打伊拉克时,便强烈反对。后来他说: “当
听到布什‘不站在我们这边,就是站在恐怖分子那边’的霸权逻辑时,我就想起了德国纳粹,想起自己在
,纳粹魔爪下颠沛流离的童年!”所以这时候他觉得,他应该在美国总统竞选时为布什下台做点什么了。他
断言: “在布什统治下,美国已经成为对世界的威胁!”
由此可见,索罗斯虽然是个金融家,但他十分关心政治。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直到后来撒切尔夫人下台后她才想起当初的事,于是向人打听索罗斯究竟是
何人。当从别人嘴里得知他的有关情况后,撒切尔夫人礼貌地与索罗斯通了一次电话,以示给索罗斯留一
点面子。
让索罗斯气愤的不仅仅是撒切尔夫人.苏联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也是这样对待索罗斯的。
当时索罗斯想出钱资助苏联科学家的科学研究.以便于他们能安心在国内工作.不至于因为经济
贫困而外流.所以提出想见见戈尔巴乔夫。可是当时的戈尔巴乔夫整天忙于接见外国政要.索罗斯在他眼
里并不成气候.根本就排不上档.这让索罗斯更加感到要赚钱、要扩大影响。
难能可贵的是.这时候的索罗斯不但没有因为戈尔巴乔夫的冷落而垂头丧气.相反却加大力度资
助苏联科学家.以便促使这个他讨厌的政权尽早解体。
可以为此佐证的是.10多年后自,'j2009年格鲁吉亚发生的“玫瑰革命”就与索罗斯拿出250万习Jgoo
万美元活动经费资助有关。还有2004年乌克兰爆发的“橙色革命”、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发生的令人震惊
的“柠檬革命”等等.都与索罗斯的资助有关。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