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以前,我们中国股票分析师的日子可真难过。特别是在香港的中国分析师更是
如此。原因是,红筹股和H股的数量少,品质一个比一个差。l996一l998年,我在里昂证券工
作。我记得有一个同事运气不好,被安排研究洛阳的第一拖拉机(0038.HK)。在晨会上,他反
复讲“中国政府扶持农业”, “这家龙头企业”, “净现金”。后来,股价反复下跌,公司炒
掉他。我觉得他很冤枉:有些公司太烂,管理层根本不想把公司做好,我们分析师有什么办法
呢?
几年后,我到了瑞士银行当中国研究部主管。我的一个同事在庆铃汽车(1122.HK)上
栽了同样的跟头。他的理论是: “庆铃有净现金,股票太便宜了。而且,中国人的内需正在升
级。”他反复推介这只股票,可是不断出错,直到基金客户屡屡抱怨。我的上司几次要我炒掉
这个分析师,我一直顶8不办。我出差的某天,我的上司终于让他走了。
我的教训:
1.有些国有企业的高管并不希望把公司的生意做好。或者,他们不知道怎样做好。或
者,他们的手脚被捆得太紧,能力施展不开。
2.净现金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便宜货很可能是个价值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