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是个放贷者,而且是一个势利的放贷者。在市场经济时代,银行都愿意锦上添
花,没几个雪中送炭。听好几个地产商讲过,当自己在好地段拿了个项目,或者产品好卖,
恨不得所有支行的行长都排队请你吃饭,贷多少款都可以;而当调控来临,项目急需输血
时,你想屈尊请放贷员吃饭,人家都要借口推托。
2008年年底,绿城和富力都有过这样的遭遇。
2007年,绿城四处抢地,似乎手里的钱多得花不完。它曾经在1个月之内连夺两个
地王:2007年5月,绿城联手杭州葛洲坝公司等,以349亿元取得杭州蓝色钱江地块,楼面价
11 759元/平方米,是当年杭州的地王。一个月之后,2007年6月,绿城又以l26亿元取得上海
新江湾城Dl地块,楼面价l2509元/平方米,是该地块挂睥起始价的25倍,是当年上海的新地
王。
绿城那一年买地花了多少钱?
2006年7月,绿城赴港上市时,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为800多万平方米,而至2008年
年底,土地储备已增至2520万平方米。其中,2007新增土地面积超过i000万平方米,花费
160亿元,绿城出资约i00亿元,台作伙伴出资约60亿元。
我私下揣测,如此不计成本地扩张,绿城来年应该是想“干票大的”。
果然,绿城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寿柏年透露了他们的野心。2008年4月22日他在公
司2007年财报发布会上表示, “2008年,公司预计可以预售的房源价值大约300亿元,如果
以200 7年大约85%的预售率来计算,大概可以实现230亿元左右的预售收入”。
随后,绿城谨慎地对外宣布,200S年的销售计划是200亿元以上。但我那时了解到
的情况是,当年集团内部制订的销售计划是250亿元,并已分解到各区域公司。
我们后来都知道,200S年没几个公司完成了销售任务。绿城实际完成的情况已通过
200S年财报公布出来:全年销售(预售)额为l52亿元,仅bL2007年增加1亿元,比内部计划
的销售额少了约100亿元。
那时的绿城,财务报表简直糟糕得要命。
200S年年底,绿城的现金额只有区区的1 7 18亿元,而总借贷高达16 118亿元,资产
负债比例为140 1%。寿柏年后来透露,绿城一年期短债共66亿元,2009年尚需偿还60亿元土
地款项及90亿元楼盘开发费用。
地产商都是根据资金计划来安排项目进度。而即使是按绿城对外宣布的200亿元销
售计划,也有50亿元的差距。这个窟窿只有通过借贷来填充。
200S年,绿城的贷款额直线上升。短期贷款从年初的2436亿元,增至年底的3868亿
元;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由年初的4368亿元增至年底的7385亿元。此外,公司还发行了
270 1亿元的高息收盏债券。
200S年11月,是宋卫平最艰难的时刻。一批贷款即将到期,一批土地款需要偿还,
还有建筑款等支出,而冬季却是销售渍季,何况那时正值全行业最悲观的时候。此时, “绿
城可能是第二个顺驰”的传闻不胫而走。我相信,此时的绿城面临的压力确实并不小于当年
的顺驰,如果没有新的资金来源,任何一根稻草都有可能将绿城压垮。
绿城一直与中、农、工、建四大银行有台作,但此时银行200S年年度贷款额已经用
完,新的贷款额度需要总行批准了给绿城的援信额度后才能发放。而总行迟迟没有消息。
偶然的匣因,l2月绿城找到民生银行杭州分行。成立于2008年1月的民生银行房地
产事业部,也需要寻找利润增长点。约20亿元的贷款,当月申请,当月就发放下来了。夸张
一点说,民生银行的这笔贷款救了绿城的命。
对绿城和富力来说,幸福或许不同,不幸却是相同的。也是在2008年11月,富力地
产的日子也很难过,被“资金链断裂”、“即将破产例闭”的传闻包围。匣因与绿城一样:
200 7年在土地市场过于狂飙突进,埋下了祸根。
2007年,富力地产莸得土地l030万平方米,耗资近70亿元,至2007年年底土地储备
达26 1 7万平方米,比年初增:0u465。仅为这些新增土地,需新增投入约l 00亿元。
现在看来,2007年富力新增土地成本每平方米不足1000元,简直太便宜了。但那时
富力的资金状况是怎样的呢?据富力地产年报披露,2007年年底,富力地产负债比例为
765 75,净负债权盏高达l 3955,2008年须偿还银行贷款近74亿元,需要支付土地款超过80
亿元,而手中的现金仅有133亿元。资金状况的改善,完全寄托在2008年销售款的回笼上。
这个世界,有时真是无巧不成书。上面提到,绿城寿柏年在香港透露其销售计划
时,是在2008年4月,差不多相近的时问点,2008年4月29日,3月刚当上广东地产商会会长
的富力地产董事长李思廉对媒体说: “目前房价已行至大时代的低点,地产业最困难的时期
已经过去。”
当然,我们会看到,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地产业最困难的时期还没到来,至少富力
地产的资金面正在迅速恶化。
据富力地产中报的披露,截至2008年6月30日,富力地产银行借款总额约206亿元,
其中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借款为8073亿元,长期借款为l25 16亿元,资产负债率达13945。富力
地产还有88亿元的土地出让金未支付,其中下半年要支付38亿元,而手上持有的现金仅l9亿
元。往前翻一页,你会发现,其资产负债率和现金余额与绿城惊人的相似。
富力地产同样没能完成销售计划。200S年其销售计划匣为240亿元,后降至220亿
元,三季度再将该目标下调至1SO亿元,最后只完成台同销售额1602亿元。
200S年10月26日、27日,富力地产股票暴跌,盘中最高一度下跌50%。最低价23港
元,与一年前最高价45港元相比,重挫约95%。相隔这么久,我们又置身事外,很难体会到
当事人的心情。想来那个时刻必定是惊心动魄的,百亿财富就这么被风吹走。
地产商必然要展开自救。11月5日,李思廉以广东省地产商会会长的身份,召集广
州几大地产商与广州地区主要银行,在丽思?卡尔顿酒店举行了一个“银企高峰座谈会”,
两小时的闭门会议,其实只有一个主题:贷款延期。会后,李思廉告诉媒体,广东地产商会
已联台省政策研究中心,向省政府递交了一份房地产白皮书,希望金融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
度,以唤起广州房地产市场信心。
一位国有银行人士当晚透露,此前,四大国有银行基本停止向地产商发放房地产开
发贷款,除了和黄地产,其他地产商无一幸免。而是否会给地产商贷款延期,仍须假以时
日。
幸运的是,广州的地产商没有等待很久。富力地产很快就在香港宣布,其80多亿元
的到期贷款已莸银行延期。
贷款被延期的不只是富力地产,还有广州一批地产商,还有绿城,以及bl r],l奇总部迁
到北京没多久的龙湖地产等。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绿城和富力地产被银行拯救,与中央政府4万亿元投资计划有
关,与中央政府2008年10月以来一系列救市政策有关。2008年初银监会曾经口头通知各金融
机构,当年新增贷款总量不得超过2007年全年的363万亿元,但2008年实际新增49 1万亿元,
多增加128万亿元。为什么?
因为,2008年11月,货币政策迅速转为竞桎,新增贷款指标即日下达,各商业银行
纷纷在11月、l2月被追加了贷款额,甚至要求必须完成。这些新增贷款额的一部分,就流进
了绿城和富力地产等企业那里,或者,至少是给他们延了期。
2008年11~12月,银行贷款的延期,或新增贷款,无疑救了这些地产商的命,让他
们莸得了喘息的机会。2009年3月,楼市开始酝酿反弹,并于5月蔚然成为一场新的风暴。
有件事值得一提。2008年八九月,凭经验觉得买地时机到了,我两次向潘石屹建议
去买两块地,我知道他手里握着一大笔现金,但他不为所动。后来我才明白,老潘那时是在
等待收购可能面临清盘的地产商的优良项目,譬如绿城。当然,潘石屹失望了。土地的底没
抄成,目标地产商全都好好活下来了。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老潘的沮丧。“2008年底,有许多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马上就要
绷断,很多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基金随时监控着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在市场上面不断
地做空和打压这些企业,他们在随时等待聆听中国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破产的爆炸
声。”潘石屹后来谈到这个危机时,不无怅然地说, “就在这紧要关头,中国的银行大量发
放贷款,据我所知,截至2008年年底到期的房地产公司的贷款,银行基本都给延期了。同
时,各个城市的地方政府为了化解这一危机,针对房地产企业所欠政府的土地出让金,都出
台了红头文件,允许其延期交纳。于是在政府的鼎力帮助下,中国房地产企业在2008年年
底、2009年年初的生死关头莸得注血,度过了这一生死劫。”
多年以后,潘石屹的这段话,仍可作为200S年中国部分地产商绝地逢生的最好注
释。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