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美股学堂 > 学习3 >

粤美的的MB0

时间:2014-10-18 19:59来源:未知 作者:zhi

 

   粤美的公司前身起源于l 968年,原公司属乡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由现在粤
美的的法人代表何享健一手创办。改革开放后,粤美的开始涉足家电领域,1983
年牛产的风扇获广东省优质产品称号和农业部优质产品称号,成为广东省第一
家获此殊荣的乡镇食业。1 992年3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准,原公司
组建成广东美的电器企业集团,同年5月,经广东省企业股份制试点联审小组、
 
 
广东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原公司改组为股份公司。l 992年8月,经广
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注册,原公司更名为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直
发展到今天。l993年粤美的作为第。‘批异地企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择牌上市,
到1998年,粤美的通过在证券市场发行股票及多次配股,苁筹集资金近8亿元
人民币,总股本由刚上市时的9000多万元增加到H前的4.3亿元,资产总额和
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市前增长近2倍,税后利润为上市前的2.3倍。
    上市之后,粤美的的发展速度更是令人瞩目,成为国内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
和出U创扩基地之。,但粤美的的创新没有就此停.l卜。从1 995年开始,它又以
二次岱j>lk为契机,启动了“三大命运上程”,即观念更新上程、素质提高工程和运
行模式转换T程。通过制度创新,粤美的在1 997年成功地实施了事业部制,形
成了“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的内部组织管理模式。事j『k部
改造标志着分权管理,分权同然能带来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却也可能带来约束功
能弱化等弊病,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比如,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来看,
从1 998年末的67.38%下降到l 999年末的58.97%和2000年末的52.08%,税
后利润增长率也不理想。这里。而的问题是多方而的,但约束弱化、高级管理人员
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解决约束
与激励的问题,优化公司的产权结构和提高经营绩效,粤美的选择了尝试实行管
 
 
理层收购,让公司管理层及下属食业的经营者、业务或技术骨干以现金方式有条
件地认购该公司股份,并依法享有所有权和分配权,员工持股可以采取实股和期
权等各种形式。
    为了实施管理层收购,第一步是于2000年4月7日成立了“顺德市美托投
资有限公司”,美托投资是由粤美的集团管理层(法定代表人何享健等)和粤美的
工会等22名股东共同山资组建的公司,其中管理层持股78%,工会持股22%。
2000年4月10日,美托投资以每股2.95的价格(而根据粤美的2000年度的中
期财务报告,其每股净资产为4.26元),协议受让了粤美的控股股东顺德美的控
股有限公刮持有的股权中的351 8万股法人股(占粤美的股权的7.25%)。南
此,拉开了粤美的管理层收购的序幕。粤美的在首次协议收购股权时采用了股
权抵押的方式,管理层持股款是先以l0%的现金支付首期持股费用,然后采取
股权抵押获得融资来支付其余90%的持股款,以后再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来完
成,而这部分持股款的来源是该公司今后持续的利润和现金流。
    2000年1 2月20日公刮原第一大股东顺德美的控股有限公刮与美托投资
有限公司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美托投资以每股3元的价格(而根据粤美的
2000年度的年度报告,其每股净资产为4.07元),受让美的控股7243.03万股
法人股(占总股本的1 4.94%)。股权转让完成后,美托投资正式成为粤美的的
 
 
第一大股东,所持股份上升到22.1 9%,而美的控股退居为第三大股东。这种探
索明晰了粤美的的产权关系,从而有利于完善该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使得粤美
的真止实现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完整统。,为解决长期困扰着企业管理层
的权益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操作方式。
    管理层融资收购以后,总股本依旧未变,各类股份所占的比重也没有改变,
没有涉及控制权稀释、收益摊薄等问题。但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里面
的“法人股”北别样的“法人股"可比,它们中的很大部分是由粤美的的管理层控
制的,这标志着政府淡山粤美的,经营者成为食业真正的主人。管理层在实质上
成为粤美的的第一大股东。两次收购之后,尽管从表面上看股权转让的结果只
是股权在两法人实体之间的变换,尽管看起来美托投资有限公司是作为。‘个法
人实体成为粤美的的第一大股东的,但美托投资实际上是南粤美的的管理层和
T会控制的,所以最终管理层确立了对粤美的的所有权。粤美的管理层通过美
托投资间接持有了粤美的1 7.3%的法人股,粤美的的工会则间接持有粤美的
4.88%的法人股。这时的法人股已经从简单的为一个经济实体所控制的股份,
变为控制在管理层人员的手叶]。在粤美的的管理层巾,法人代表何享健通过美
托持有了粤美的5.5%的股权(25%×22.1 9%),持股2690万股,按照2001年1
月1口到6月30口期间每星期五的收盘价的算术平均值(1 3.02元)来计,市值
达到3.5亿余元。虽然目前我国的法人股不允许上市流通,但同股同权、同股同
 
 
利必然是一个发展趋势。管理层收购实现以后,以何享健为代表的粤美的管理
层具有了双重角色:从性质上来说变原来的代理人为现在的委托人,但同时他们
又在实际上行使着代理人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决策的职责,充分了解企业内部
的各类信息。虽然其他中小股东对粤美的的一些信息不是十分了解,从这个角
度来说信息不对称依然存在,但第一大股东能够获得充分的信息对整个股东集
体来说已经比原来进步了,总体而言,管理层收购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减
少了代理成本。在这种情况卜‘,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在很大程度上重合了,代理
成本自然也就降低了。
    透过粤美的案例,我们看到,在整个管理层收购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支持
非常重要,美的控股的逐步退出,并l、=是简单的股权转让,而是当地政府对“政企
分开”的一种成功尝试。正是这种超前的思维与行动,为粤美的管理层收购奠定
了扎实的基础。同样,我们注意到,粤美的的两次股权收购价都是低于其每股净
资产值,从中也可以明显地看到政府大力支持的身影。
    粤美的在管理层收购方。而的成功探索,为我们创造了巾国证券市场上“管理
层收购”的成功模式——‘噗的模式”。据了解,一些类似粤美的企叫k性质或股权
结构的上市公司也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有益探索,而粤美的在探索企业产权改革
 
 
所取得的实质性突破成果,无疑为它们提供了极为成功的案例。
(责任编辑:z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 美股论坛-洋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