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美股学堂 > 学习3 >

日本的员工持股制度

时间:2014-10-17 16:26来源:未知 作者:zhi

    日本的员工持股制度是在日本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情况。卜发展起来的。员
上持股制度是日本股份制企业实行得比较普遍的制度,在制度设计上,采用在股
份公司内部设立本企业员T持股会,由员T个人出资,公司给予少量补贴,帮助
员工个人积累资金陆续购买木食业股票。
    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加入了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从而必须实行资本
自由化,放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限制,于是就出现了企业股票被包买吞并的可能
性,使在股市上流动的股票比例减少。因此,为了防止企业被吞并,必须建立一
个稳定的股东队伍,企业员工持股制度就应运而生。日本形成稳定的股东的办
法有两个:一个是企业法人相互持股,法人持有的股票彳<完全是为了获得收益,
而是为其经营战略的需要以影响持股企业的经营管理,所以,其持有的股份不会
冈市场价格的波动而被抛售,具有相对稳定性,这种法人持有的股票属于“控股
证券"的性质;另一个办法就是本企业员工持股,员工持股会的股票只有在个人
名_卜‘积累满1 000股时才能由持股会名_卜‘转到个人名。卜。个人持有股票的目的
是为了取得红利和股票增值带来的“资本收益",这类股份经常随股价的变动被
买卖,他具有‘利润证券”性质,为此有的企业规定,在满1000股时,还必须有特
殊理由,如婚丧、嫁娶、购房,才能卖山个人持有的股票。这也有利于形成较稳定


的股东队伍。
    日本的员工持股会持有的股份,人均拥有量虽少,但由于人数众多,其总量
是很可观的。日本企业的股权相当分散,很多企业员工持股会持股率虽然只有
2%~3%,但已经处于前l 0名人股东的行列,成为很重要的稳定因素。如20世
纪80年代后期著名的大企业“日立制作所"有员工2万多人,木食业员工持股会
的持股比例仅占总股本的2.1%,但已成为第八大股东;“t菱电机”大公司有员
工7万人,其持股会的持股比例为2.2%,是本公司的第7大股东。有的企业员
上持股会甚仝成为公刮的第一、二位大股东,如有2500名职上的中等规模的‘'x2
叶电子T业”公司,本企业职T持股会持股比例为7.3%,是第一人股东(贾和
亭,l 998)。
    日本员工持股制度的开展对于吸引人才,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调动其积极性
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期,
优秀劳动力资源紧缺。为了稳定高素质的劳动队伍,吸引优秀人寸,员上持股会
使员T持有本企业的股票,并通过员T的努力T作可以使股票增值带来额外收
益,因此,促使每个员上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同时对稳定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
用。


    为了帮助员工形成个人财产,对参加持股会的员工来说即带有强制性的储
蓄,同时公司义给予相应的补贴,日积月累,达到退休年龄时,可以形成一笔可观
的财产,这也是形成养老保障金的措施之。。日本的股票发行和买卖制度是员
上持股会产生的直接原因。日本上市企业的股票,一般以1000股为买卖的基本
单位,1 000股以下不能购买,每一股的票面额为50口元,每一单位股票的面额
合计为5万日元。但每股交易是按时价计算的,时价一般为票面额的十几倍甚
至儿十倍。这样,要购买一个单位的股票需要儿十万甚至上百万日元的资金,一
般来说,员工个人购买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建立员工持股制度,就可以由持
股会从员工每月工资里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集中起来以持股会的名义统一购
买本企业的股票。股票由持股会持有,但按每个人出资数分别列账,这就使职工
零星出资购买股票成为可能。
    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建立的员工持股会制度,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形
成稳定的股东队伍,以防止企业被外资收购。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形
成个人财产变成了第一位的目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实施员工持股制度的
企业,在持股会章程巾都把便于员工取得本公司股票,帮助员工形成个人财产列
为首要目的,实际上也是帮助员上增加退休后的收入。

(责任编辑:z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 美股论坛-洋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