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大地,春寒料峭。某日,我眉飞色舞地跟某个政府部门的领导解释了中国某项经
济政策的不合理性,并且提出了改革建议。听完后,他皱起了眉头: “你说了半天,不就是想
多赚钱吗?”我哑口无言。
在世界上多数地方,对冲基金的形象都不好。当他们揭露上市公司的欺诈时,人们对
上市公司的欺诈行为不感兴趣,而是质问对冲基金的意图。其实,他们没有阴谋,他们只有阳
谋。他们的逐利行为客观上帮助社会减少欺诈。
对冲基金大战上市公司
最近,我读了对冲基金经理大卫·安鸿(Davi d Einhorn)的一本书, 《永远蒙骗部分
人》(Fool ing Some of The People Al l of The Time)。此书如泣如诉,让我难以放下。
2008年,作者因为跟雷曼兄弟公司打擂台战而威名远扬。但是,他的书所讲的是他在长达6年
的时间里(2002—2008年)跟一家上市公司肉搏的惊险和心酸。
虽然我l0多年前在香港跟几家内地的骗子公司干过几仗,但是,我的挣}:h只持续了l
年左右。我真的怀疑我有无毅力坚持6年,特别是当你处处遇到障碍的时候。
2001年,大卫·安鸿发现一家上市的小企业投资公司联合资本,实际上是个“庞式骗
局”。这家上市公司的两大业务之一是根据联邦政府小企业局(SBA)的扶持政策对小企业发放
贷款。小企业局对这种贷款的坏账的最初70%提供担保,而且小贷公司通常很容易把这种小企
业贷款全部打包卖给银行,从而加速资金周转。
大卫·安鸿发现,联合资本的各个分支机构在发放贷款时存在大量的偷懒、不尽责和
明明白白的欺诈,导致联邦政府(纳税人)亏了数亿美元。与此同时,上市公司瞒天过海,系统
性地做假账。但是,这家上市公司的业务很复杂,而且,活动能力很强。
2002年,大卫·安鸿在一次大型研讨会上揭露了这家公司的骗局。后来,他还把详细
的调研报告放到了互联网上。他资源丰富,胆大心细,侦探技巧堪称一流。他不断向美国证监
会(SE.C)、小企业局、中央情报局、司法部、国会议员以及若干主要报社的记者讲解联合资本
公司的丑恶伎俩。但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联合资本通过给国会议员捐助选举经费、聘请
高明的律师、游说官府和颠倒是非等办法,屡屡成功地化解了笸险。
联合资本的股民大多是散户,因为它的市值不:至rj30亿美元。上市公司欺骗股市本来就
非难事,欺骗散户就更容易了。在那6年的时间里,公司管理层通过偷换概念,账目微调,遮
遮掩掩等手段,成功地掩盖了业务上的黑洞,应付了监管部门的很不情愿的、三心二意的、走
过场式的调查。
在那6年里,虽然每次爆出丑闻时,联合资本的股价会在短期内下跌,但是它一直在
20~30美元之间波动。而且,它一直处于微微向上的态势。虽然证据确凿,联合资本确实有很
多欺诈行为,但是对冲基金还是亏了不少钱。为什么?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