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我国金融环境相对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暂停国债期货交 
	易试点时已经有了显著变化,无论是在利率市场化还是在现货市场 
	发展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地为当前恢复和发展国债期货交易准 
	备了条件。 
	 
	一、利率市场化取得阶段性进展,为国债期货交易提供了现实依据 
	    (一)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首要条件是利率市场化,即国债价 
	格——利率的自由运动 
	    期货交易发展的历史进程表明期货市场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需 
	要奠存在的客观基础是风险管理、价格发现和风险投资功能。诺贝 
	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勒认为要使期货市场发挥作用就必须让价格自 
	由运动。在由政府定价的市场上根本无价格风险可言。当然并非意 
	味着市场不存在风险只不过是不能由期货市场提供保护的风险。国 
	债期货作为利率期货的一种没有利率自由化也就没有国债价格的自 
	由运动也就没有价格风险管理的需要。当然国债也会因为其他因素 
	的存在如保值补贴等而发生波动但这种波动并不需要也不可能由国 
	债期货进行风险管理相反这类因素却可能成为期货市场投机的契 
	 
	机。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债期货试点、投机现象异常严重的一 
	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关部门对部分国债现货品种进行保值补贴。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并且最终实现利率市场 
	化的步伐在加快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并不是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利率自由化而 
	是要形成政府指导下的利率市场自主决定的机制。由于利率是利益 
	分配的杠杆涉及全社会存、贷款人及金融中介机构等各种类型的利 
	益主体的利益再分配地影DS.N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具有比较深刻 
	的经济和社会意义。从我国利率体制改革的进程看,大致可以分为 
	三个阶段:1978~1989年,主要是调整利率水平:l990~1992年,主 
	要是调整利率结构:l 993年至今主要是进行利率机制的改革,使利 
	率成为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工具之一。自I 995年以来中央银行 
	在市场化改革方面做了许多基础性工作,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从放松管制来看,目前除了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还受到程度不同的管 
	制外同业拆借市场利率,贝占现和再贴现率以及外币存、贷款利率已 
	经基本放开届债发行和流通价格也都由市场供求来决定。从利率 
	结构来看,长期以来的国债利率和银行存款利率倒挂现象开始改变, 
	利率结构趋于合理。2002年3月发行的凭证颤一期)国债三年期 
	和五年期利率分别为2.42%和2.74%首次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三年期和五年期分别为2.52%和2.79%)。 
	 
	    为了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2000年7月19日中央银行公布 
	了利率市场化的时间表和原则,即在三年内按照先外币、后本币: 
	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货款先扩大浮动幅度后放开上限: 
	存款先放开大额、后放开一般存款”的总体思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 
	化进程建立以中央银行基础利率为基准,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 
	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一旦这 
	一过程按照既定的步骤完成意味着政府不再管制利率利率主要由 
	市场决定。由于我国经济的转型特征经济运行的非均衡性较大另 
	一方面加入WT0所要求的市场开放,尤其是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 
	对外开放必然会引起相当一部分产业与资源的重大调整。此外,由 
	于国有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所积累的不良资产以及压力越来越大 
	 
	的体制和经营方面的问题使得金融机构的改革和重组幅度加大,由 
	此导致人们对未来预期不确定性较大抉定数年内资金供求的非均 
	衡性和波动性较大敖使利率波动相比以前会更加频繁各经济主体 
	所面临的利率风险也将加大利率风险管理的要求也就更加强烈,为 
	国债期货的产生和活跃创造了条件。 
	    (三)物价水平较低和保值补贴政策的取消使国债期货能够成 
	为真实利率期货 
	    总结我国国债期货试点的经验教训I可以看到保值补贴和国债贴 
	息政策是决定当时国债市场价格走势的基本因素。在以银行储蓄利 
	率为主导的非市场化利率体系中,在高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实施保 
	值补贴措施有一定的合理性胆由于每月公布一次的保值补贴率成 
	为国债期货市场最主要的价格变动指示从而使国债期货演变成一 
	种不完全的通货膨胀期货最终导致在高通货膨胀背景下市场风险 
	失控。近几年来物价水平持续在低位运行通货膨胀率不高,另一方 
	面财政部从1995年起取消了国债流通券保值补贴政策届债期货将 
	成为真实利率期货不会重蹈国债期货试点中蜕变为通货膨胀期货 
	的覆辙。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