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商务部(ConLmeree Department)于2008年3月26日公布:经季节因素
调整后,美国2008年2月份新屋销售下降l.8%,至年率59万栋,创下l3年来最低点,相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近30%。而在此之前经济学家的预估数据是2月份新屋销量下降2.2%,折合年率为5了.5万套。
就在成交量下滑的同时,新屋销售价格也出现了显著下滑。2008年2月份新屋价格中值相较于去年
同期的250800美元,下降了2.了%,至年率244100美元。其中,2月份新屋平均售价较去年同期的321500美
元下降了了.8%,至296400美元。
2008年1月份,新屋价格中值为225600美元,平均售价为282500美元。
2008年1月份,美国。十个主要都会区的房价较去年同期下跌l0.了%,这是该项指数从2000年开始
计算以来的最大跌幅。此外,1月份十个主要都会城市的房价指数较去年同期下跌ll.4%,为该指数自1987
年起始以来的最大跌幅。
2008年2月底,新屋存量下降至估计数目471000套,低于l月份的481000套。而2月份的新屋存量相
当于9.8个月的供应量,与l月份大致持平。其中,美国政府公布的1月份初步数据为9.9个月。
从地区来看,2008年2月份,美国中西部新屋销量下降了6.4%,东北部下降了40.3%,南部增长
了5.了%,西部增长了0.了%。
2008年2月份,成屋销售数量虽较1月有意外增长,但同比去年跌幅仍超过两成,同时,成屋销售
价格创下了40年以来的最大跌幅。
在经受了次贷危机发展为金融危机直至全球经济危机的倾轧之后,美国房地产市场销量和售价双
双下跌,房屋止赎率创数十年最高。在民众的消费信心萎靡和对楼市、建筑投资缩水的挤压下,房地产市
场成交量持续下跌.只能继续下探。
首先.销量不乐观。2011年4月.旧房销量505万套.环比下降了0.8%。此外.美国新房销量也仅
为30多万套/月.其数值不到经济学家所认为的健康值70万套水平的一半。
其次.售价不喜人。标准普尔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继上一年第四季度下跌3.6%后.201 1年全美
房价指数在第一季度再度环比下滑4.2%.已回落习J2002年年中水平。
房价下跌所弓l发的止赋率高居不下.使得目前在美国约有1400万人因还不了房贷而居无定所。而
房价的持续下跌引起的止赋率的持续攀升将会拖垮人们对房地产市场的信心。如此长期的量价齐跌.在房
地产市场疲软与经济大幅放缓的相互作用下.会阻碍社会经济的持久增长.而社会经济的不良发展又将反
j作用于房地产市场.使之长久地量价齐跌.最后形成这两者之间恶性循环的死结。
根据以上示例.对于经济的持久平稳增长. “量”、 “价”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但一些A股投资者
习惯使用的技术分析法则却常对“量”更为看重.认为“量”比“价”更重要。“股神”巴菲特却不苟
同。
: 过去0j年来.美匡企业主J造拘优异或绩.按理说投资几也应该跟着获得丰厚拘回报.只要大家以分散三低成本拘方式掊『|1更风
车EF可.但为什么大多热投资几拘绩效却摩不忍睹呢?
我认为这其中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交易成本太高.投资几拘进出往往过于频繁.或者是花太多费用在投资管理上;第。
是投资菝策往往是基于小道消息而非理性量化拘企业评价而做出拘;第三是浅尝辄止拘方法加上错误拘介入时点.如在多头上涨多时
拘高点才介入.或是经历一阵子拘底盘走势后低档退出,
——2004年巴菲特致段东拘信
“过高的交易成本是我们的大敌。”巴菲特对投资人如是说。降低交易成本. “价”更甚
于“量”.巴菲特通过身体力行来告诉我们: “要学会以4毛钱买1元的东西”——成本意识非常重要。
第四节真的放缓了吗
在多数人认为房地产市场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而又曲折漫长的危机时.巴菲特又出预言了。且
不说这预言是否会实现.也不说它的根据所在.首先我们从他的言语中就可以看出他的轻松自如、悠闲淡
定。为什么他能做到这样从容坦然呢?
当我们只着眼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极细小微观的影响方面时.巴菲特已经放眼看遍了整个
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走向和其中各行业市场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内在利害。
所以.当我们纠结于房地产近几年的发展变化时.他已经全局考虑了这个产业的未来前进方向和
将要取得的成绩。
“如果能从根本上把问题所在弄清楚并思考它.你永远也不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巴菲特如是
说。
从全局看市场.以目标为导向.看清楚问题的本质.想清楚到底要的是什么。“不理会股市的涨
跌.不担心经济情势的变化.不相信任何预测.不接受任何内幕消息。只注意两点:买什么股票.买入价
格是多少。”这才是作为一个优秀的投资人真正应该做的。
因此巴菲特没有过多地为房地产市场的处境和政府的债务危机着想.而是从长远角度出发.考虑
购买更多公司和地方政府的债券;他也没有在分析完市场形势后拘泥于到底是“量比价重要”还是“价甚
于量”.而是很实际地坚定遵守自己的系统.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确定成本理念。
当我们从各个渠道得到各种信息.通过各种分析方法得出房地产市场危机的起因、过程、结果.
其现在的状况和未来几年甚至几个月的发展.并且始终抓住“房地产市场是否真的放缓了”这一问题时.
巴菲特的钱已经在那个在未来必然会恢复并且蓬勃发展的行业里酝酿增值了。因为这个市场的发展是加速
了还是放缓了.我们考虑的只是目前的可得利益.但是.股票的发展是长期的.在股市里我们很难找到
能“立竿见影”的股票。在股市里“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个星期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
我们可以发现.对于投资对象.巴菲特拥有十分的耐心。 “不在意一家公司来年可赚多少.仅在
意未来5~i0年能赚多少……短于5年的投资是傻子的投资.因为企业的价值通常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充
分体现.你能赚到的一点钱也通常被银行和税务局瓜分。”所以.在确定了房地产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总
有一天会恢复并再度繁荣、这样的选择是自己的最优股后.巴菲特便立即投资了。
对于投资金额.巴菲特是向成本看齐的。 “投资的第一条准则是不要赔钱;第。条准则是永远不
要忘记第一条。”因为如果投资一美元.赔了50美分.手上只剩一半的钱.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收益.否则
很难回到起点。成本控制极为重要.股价越低越好.收益越高越好.无论是作为一名企业的经营者还是作
为一位风险投资人.都期望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在赚钱的同时.他也不忘用股本收益率来衡量
企业的赢利状况.因为股本收益率是用公司净收入除以股东的股本.它衡量的是公司利润占股东资本的百
j分比.能够更有效地反映公司的赢利增长状况。
对于投资过程.巴菲特是坚持自己观点的。 “不要担心短期价格波动.只要一个企业有内在价
值.它就一定会体现出来.问题仅仅是时间。”股市沉浮.风险是绝对存在的.有风险才会有收益.巴菲
特的投资信条就是赚钱而不是赔钱.他说: “我永远也预测不出大市的走势.我也不在乎走势.我甚至希
々望股票价格越低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