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天下资讯 > 资讯分享 >

再次说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时间:2014-12-17 16:02来源:未知 作者:zhi
   在2007年年终的时候,巴菲特向我们指出,如果失业率大幅度升高,多米诺骨牌将倒下,美国经
济在2008年会进入衰退。正如巴菲特所说:  “我们会度过现在和未来的衰退,正如我们以前经历过的一
样。”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3月摩根大通收购了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同年9月美国第
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也宣告破产,而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被美国银行收购,美林也被迫出售。经济危机
的回波正一圈圈地从美国向整个世界荡漾开去,然后如同有周期性一样再荡漾回来,引起社会经济的危
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很显然,美国人并没有想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会如此之大,而巴菲特早在这之前就曾对于金融危机
和金融衍生品做过分析和评价: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也有可能造成娄似多米诺骨睥效应的风险扩散,这是因为许多保险业及再保险业者习惯将大部分业务分保
给其他保险公司。在这娄情况下,巨额的应收款项将随着交易对象的日趋复杂而持续累积。某一交易个体可能觉得自己很精明,认为
奠巨箭的信用风险已璺璺过活摩的分散,因此不再蹙险。但是,在某种特殊情形下,一个外部事件导致A公司的应临账敦发生坏账,从
 
 
问题拘出现,
    对于金融衍生产品的开发.一个不小心或者开发过度.就会导致从金融体系到国际经济的连锁反
应。
    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是美国的按揭贷款所引起的次贷危机。按揭贷款顾名思义就是借钱
买东西再分期返还部分本金与利息.说白了.就是在以金融衍生产品为中介的基础上提前消费、超前消
费。由于金融衍生品交易一般只需支付少量的保证金或权利金就可签订远期大额合约或互换不同的金融衍
生品.所以.当人们趋之若鹜地贷款消费或借贷收利时.他们只看到了金融行业的高收益.却忽视了金融
发展在其衍生产品的高杠杆性中所反映出来的高风险特点。
    这样的现象首先主要体现在房地产上.如“花明天的钱.住今天的房”。人们过多的支出已然超
出了现在和未来可支配收入与预期收入的承载范围.而太多的交易因为借贷的关系而没有建立在实体收付
的基础上。于是这种通过信用而建立的交易机制在金融衍生品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生下日渐松散.最终形
成了即将一触即发的社会、经济隐患。
    然而.谨慎的巴菲特却是十分重视确定性的.不论是对于股市还是其他的方面.他始终坚
持:  “第一.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三.坚决牢记第一、第。
条。”所以为了达到目标.巴菲特的首选是“直接控股各种能带来稳定现金流、并持续提供高于市场平均
收益的公司。其次是主要通过我们的保险公司购买这些类型公司的部分股权”。这也反映了巴菲特的价值
投资6项法则中的现金流量原则:  “估值就是估老婆——越保守越可靠。”
    所以.当没有实际现金作为支持.在按揭贷款后若出现还贷困难的情况时.倘若贷款人在美联储
的连续17次加息中仍旧没有能力偿还贷款.他们就可能会卖出自己的房屋来偿还贷款余额。但即便如此.
卖房子的钱也无法抵清越累越多的贷款。那么至此.就会有人逾期还款或丧失抵押品赋回权.一旦这样.
 
 
人们必然会对房地产商业失望.从而减少买房的需求.导致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
    这样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渐趋萧条.为维持运作必须减少成本.那么房地产商们首先要做的就
是裁员。而那些被大量裁掉的相关工人.由于失业导致收入减少甚至为零.不得不减少消费.如此就不仅
仅是房地产没有市场.而是各领域市场的需求量都在减少.使得各市场厂商的收益减少.由此.他们则继
续裁员以降低成本.然后导致更多的人相继失业。如此往复.恶性循环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使得社会产量
减少、社会效益降低、流动资金短缺.而现金流的断裂则直接导致社会经济的快速萎缩.最后由房地产界
的次贷危机演变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危机。
    由于这次的经济危机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影响上.都是来势汹涌、深远持久.使得美国联邦储备委
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都坦言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所见的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像这样的情况.巴菲特
也预料到了:  “周期性的衰退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必然规律.因为大家跑得太快了。”由于现在的科学技术
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速繁荣.经济曲线的周期越来越短.从20世纪初的一百年一次到20世纪中期的
几十年一次.再到现在的每十年一次。与此同时.经济曲线的幅度却在渐渐变大.这使得经济衰退的影响
在现在这样一个“链条式”的金融体系社会中变得更为深远。
    因此.  “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当人们纷纷对按揭贷款趋之若鹜时.当提前
消费的心理甚嚣尘上时.巴菲特依旧保持着冷静与谨慎的头脑.绝不轻易转变自己的投资方向。而这样的
坚持成为他可以避免经济危机的关键.也使他在全世界实力超群的金融公司崩溃时.依旧庇佑着伯克希尔
·哈撒韦公司.该公司没有崩溃.反而愈加壮大。
第四节金融衍生产品的危害
金融衍生产品包括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产品.具有零和博弈、跨期性、联动性、不确定
 
 
  性或高风险『生以及高杠杆性的特点.是通过信用交易实现其价值的金融产品。在规避风险、价格发现、对
  冲资产风险的同时.金融衍生产品的高杠杆性将极高的风险让渡给了愿意承担的交易者——投机者.而规
  避风险的一方——套期保值者.与另外一类交易者——套利者.三者共同维护了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上述功
  能的发挥。
    然而.曾经的美国最大的对冲基金——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H).却在俄罗斯上演了一场
  金融版的滑铁卢。监管中存在的真空状态导致LTCH公司亏损巨大.甚至在出事后.美国的金融管理当局都
  还不知道该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由于政府放松了对证券机构、银行的监管.使其接收了众多证券机构和
  国际商业银行集团的无限制巨额融资。由于这个原因.瑞士银行(UBS)损失了7.1亿美元.意大利外{E管
。理部I'1(UIC)则损失了2.5亿美元。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金融衍生品是“危”、  “机”共存的。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是通过交易者对
  这一基础工具未来价格的预测和判断的准确程度来获得结果的.而基础工具价格的不确定性则直接反映了
  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盈亏的不稳定性.这使得金融衍生工具具有了极高的风险。
:    这时.巴菲特很有先见地指出:  “我们认为.对于交易双方和整个经济体系而言.金融衍生产品
就是定时炸弹!”
    像AIG、巴林银行这样的国际性大公司、大企业.都纷纷因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某一项问题或一些
  毫不相关的原因.而使原本在经济浪潮中遇到的问题更加恶化.从而引起当某公司遇到一般性的经营困难
  而被调低信用评级.公司的衍生性金融交易马上上I'1逼债.要求提供事先完全没有设想到且金额庞大的现
  金抵押。要满足这种要求就会让公司进一步陷入流动性的危机.而通常这又会让公司的信用评级再次调
  低.如此的恶性循环最后导致众多实力雄厚、声名显赫的公司崩溃甚至彻底垮台。
    1929年.美国泡沫经济破碎.华尔街股市一路狂跌.众多的投资者将自己的投入从欧洲快速撤
  回.美欧之间便因此停止了美元的运转。德国人再也不可能从美国私人投资者那里借入资金了。
 
 
    1930年初,英国也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自1930年起,贸易逆差从3.9亿英镑增加到4.1亿英镑
(1931年),而投资利润回流却从4.1亿英镑跌至3亿英镑,失业率提高至rl25.5%。l931年初,英格兰银行
的黄金储备因黄金外流而急剧下降。l931年9月20日,英国正式宣布将英镑同黄金脱钩,废除英镑金本位,
自此英镑贬值30%。
    德国的出口受到了英镑贬值的打击。众多向来以英镑作为结算货币的德国企业在英镑汇率下跌时
损失巨大。不仅如此,英镑金本位的废除引发了全世界的关税和货币贬值战。在英国放弃金汇兑本位制
后,瑞典、丹麦、挪威、芬兰、葡萄牙、希腊、埃及、日本以及与英国有主要贸易关系的几个南美国家和
整个英联邦随后也采取了类似的行动。
    如果当今的日元长期维持低利率的话,有利于携带日元交易,同时也潜在地威胁了全球金融市
场。可以说,金融衍生产品的高杠杆性被日本充分地利用。因为日元贬值,每辆在美国出售的丰田汽车都
获得了高达3000~14000美元的额外补贴,由此其成本优势可见一斑。而日元日益降低其汇率,使本国出口
自产产品尤为便利,这极为有利于日本发展制造出口工业。
 
(责任编辑:z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