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反应理论
时间:2014-12-05 15:03来源:未知 作者:zhi
当牛市来临时,股价会不断上涨,涨到让人不敢相信,远远超出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而当熊市
来临时,股价会不断下跌,也会跌到大家无法接受的程度。
这就是“过度反应”现象,它描述的是一种典型的投资行为非理性偏差,表现为对信息权衡过
重、行为过激等现象。
泰勒在1985年的一个研究中发现,投资者对于受损失的股票会变得越来越悲观,而对于获利的股
票会变得越来越乐观,他们对于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都会表现出过度反应。
传统经济学和金融理论认为,个体在投资活动中是理性的。他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会进行理智的
分析,当股票价格低于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时,投资者开始买入股票;而当股票价格高于上市公司的内在
价值时,开始卖出股票。证券市场也由此形成了一种价值投资的氛围。
但事实绝非如此,投资市场几乎就是一个“博傻”市场。
行为金融学家希勒教授将股市泡沫称做“一场非理性的、自我驱动的、自我膨胀的泡沫”。比如
互联网泡沫,类似于荷兰郁金香、南海公司泡沫,在投资领域中屡见不鲜。为什么人们总会重犯同样的错
误呢?
希勒教授认为,人类的非理性因素在其中起着主要作用,而历史教训并不足以让人们变得理性起
来,非理性是人类根深蒂固的局限性。
希勒教授曾在一个研究中发现:当日本股市见顶时,只有l4%的人认为股市会暴跌,但当股市暴
跌以后,有32%的投资者认为股市还会暴跌。投资者通常是对于最近的经验考虑过多,并从中推导出最近
的趋势,而很少考虑其与长期平均数的偏离程度。换句话说,市场总是会出现过度反应。
投资领域中存在着价格长期严重偏离其内在价值的情况,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未来的价值本身具
有许多不确定性,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引发了投资者的心理上的非理性因素,投资者共同的非理性投机
形成了市场的暴涨和崩盘现象。
(责任编辑:zhi)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