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7年,是中国股市历史上少见的“大牛市”,当时政府将印花税下调的政
策,又极大地刺激了股民兴奋的神经。再加上,国有股问题的解决、大量批出新基金,使得市
场上的资金相当充足。
但是在2005年的上半年,很少有人会预计到有一个“大牛”会在离“大熊”那么近的
位置,甚至是到了这一年的6月初的时候,当股指跌破l 000点心理关口,下探到998点的时
候,很多人都绝望了。
我记得当时很多股评家把股指的预期值不断下调,有的说会跌到7。。点,有的说是600
点,甚至有人说会到5。。点。一时间,感觉股评家们在攀比谁的胆子更大和谁喊的数值更小。
不知道有没有人曾正确预计到了“998”这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点位,从另外一个角
度来看,这个点位,成了一个“大牛”启动的位置。两年半不到的时间里,这个数值变成了6
000多点。
不过,话需要分为两个方面来讲,在那么大的牛市行情中,有不少个人投资者闭着眼
睛买股票都赚到了钱,但也有不少个人投资者没有赚到钱,而之后发生的“5·30”暴跌事件
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这次“牛市”之大,是我这么多年股票投资生涯中,极少见到的,也不知道是否能在
我彻底离场之前还能再次见到。这次大牛市是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最功不可没的,自然是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这使大小股东利益一致,上市公司
的大股东由过去“往里掏”改为“往里装”,促使上市公司业绩回报转好,推动股价上升。也
正是在解决了股权分置之后,股市才开始出现真正的购并、兼并,从而产生更多强大的上市公
司。
另外,再加上问题券商、上市公司清欠等长期困扰股市发展的问题的解决,同时,引
入qFl工(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机构资金入市,大盘新股成功上
市,新股发行制度等利好消息的共同作用,股指被推上了一个又一个整干点的点位。
我当时采取的策略是“紧跟国家的政策”。我所理解的“政策”就是监管部门正大力
发展开放式基金,同时股份制改革又一次出现,这些对股市来说都应该算是“政策利好”。而
对于在“寒冬”中煎熬的个人投资者来说,虽然希望股市的牛气能够早点来,但是内心总归是
忐忑不安的,毕竟刚刚吃过“苦头”。
我的心情也是如此,看着成交量不断放大,我又开始沉下心来慢慢寻找股票,我把目
标锁定在那些业绩还可以,但盘子不是很大的上市公司身上,而那些已经跌到了定向增发价以
下很深的股票更是我重点关注的对象。例如浙江龙盛(600352),它的定向增发价是l6.8元,
而当时已经在8元以下了,我就大量地买入了这只股票,日后的收益是非常可观的。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