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担忧来了。各家投资银行必须挣表现。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卖力气安排高品质
的基金公司跟公司管理层见面。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大单子拿回来。大订单。买股票的大订
单。基金经理们虽然也跟散户一样盲从和跟风,但是他们特别讨厌!他们喜欢分析来分析去。
说服他们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有些IP0上亏了大钱,他们会怪罪投资银行推荐的公司太
烂,或者IP0定价太高,或者后市没有扶持(研究报告和推广不利之类)。所以,这里有点约束
机制。投资银行如果想持续地把IP0卖给基金经理们,必须掌握一个平衡点。不能不兼顾投资
者的利益。但是,投资银行毕竟是投资银行。一单生意就是一单生意。做了这单生意再说。于
是,短期行为和一锤子买卖的心态还是占上风的。
你可以想象,这家公司的IP0后来就定在了上限每股8港元。从IP0以来它就一直往下
跌。四年后的今天,它的价格2港元不到。投资者们欲哭无泪。在股票跌至.rj5港元左右时,董事
长虽然也回购了一些股份,但那是螳臂当车。
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另外一个例子。某公司2009年上市。公司不大,但是贪欲不小。
它的IP0定价定到云端之上去了。由于公司董事长跟某美国投资银行的主管有几十年的交情,
而且该投资银行还为该企业做过IP0之前的融资,立了汗马功劳,所以,这家美国投资银行主
持这家民营企业的IP0工_作。当时,几家没有入局的投资银行都想挤进承销团(当然也包括敝人
供职的投行),分一点承销费,另外,在计算各家投资银行的市场份额时好看。所以,各大银
行所承诺的IP0包销价格比那家美国投行定的本来已经很高的IP0价格高出几乎三分之一!那就
意味Blo亿港币的差距啊!
那家美国投行坚决反对把IP0价格提高三分之一。不过,交情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
那位董事长坚持要那家美国投行用我们几家“搅局者”的报价,否则,董事长绝对不会让友情
影响他的商业决定。他明明确确地,斩钉截铁地说,谁的价格高,谁就做账簿管理人(主承销
商)。最后,这家美国投行只好屈服。IP0价格提高了三分之一。四年后的今天,这档股票还比
IP0价格低55%!
多数IP0交易(或者债券发行)都有大量投资银行充当“搅局者”,因为搅局的代价很
低。A银行花了半年甚至几年的时间做尽职调查,设计交易结构,梳理拟上市公司的资料,获
取证监会和交易所批准,但是,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候,其他银行来了。如果运气好,搅局者可
以加入承销团,甚至把“原配”投行挤掉,独家揽这单生意。如果运气不好,搅局反正没有成
本。所以,股票市场好的时候,IP0的价格容易放大。市场不好的时候,大多数IP0都卖不掉。
在这两种情况下,股民都是弱势群体。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