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天下资讯 > 资讯分享 >

股市评论(三)

时间:2014-11-19 19:57来源:未知 作者:zhi

    华尔街有两家活跃的报纸出版机构,他们每天印发大量事实、数据、
评论、预测和谣言。交易商经常发现,他们的报道观点不一、矛盾重重,
凶此他们只阅读那些表述明确的新闻。华尔街知道,倘若没有新闻服务,
股市运转起来将极其困难。实际上,每家机构都铆足劲头、绞尽脑汁地使
提供的新闻尽口J‘能准确。此外,每天闭市时,各家机构在分析当日股市时
都会声明:若报道失实,责任记者自负。
    投机新手需要学会区分新闻服务机构的不同言论。出版机构总是希望
将其所能收集到的所有传闻和谣言都刊登出来,供读者参考,这是冈为各
种市场因素的差别非常大。例如,一家权威受到认可的银行行长所作的评
述比某位著名银行家的访谈更值得斟酌;同理,一个铁路官员以其个人名
义对行情所做的评论比投机者的预言更可信。如果想要判断关于铜、铁或
其他行业的评论是否有价值.就必须对评论作者的为人、名声及其合作伙
伴加以了解。农作物报告和观点的误导性臭名远扬。对财经评论和统计数
表必须审慎接受,冈为这些评论总是夸大其辞而非出言谨慎。新闻机构的
表现则尚好。在这方面,华尔街的新闻机构要好于朗伯德街。如果投机者
想从评论作者的服务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就必须对他们行文的风格了如
指掌.


    华尔街孳生谣言本身就是一件奇怪的事。新闻机构和报纸的职责是,
只有当谣言可能有事实依据时才可以将其公布于众。也就是说,在谣言‘广
泛传播之前,应该得到证实。但报业这条合理的规则在执行时经常被抛在
腑后。就像古语所说的,即来之事,初显征兆盛,谣言最烈。
    为了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引用Alphabet矿业公司的例子。该公司计
划丁当月l5日召开分红会议。召开会议的原凶是公司经营不善,需要对红
利发放进行变更。以前分红率为每年6%。于是,10 H到15日间谣言
凹起:


(1)红利已获批准;
(2)红利将减到4%;
(3)某位董事说会保持现有红利,因为情况并非表现的那么糟糕;
(4)红利将减到5%;
(5)董事会将推迟会议。
    诸于此类,不一而足。还有人说如果要提高分红率,那么可能会举行
一次铁路会议;也有的说公司控股权可能会发生变化。总之.枉开会之
前,那些谣言的制造者忙得团团转。
    在恐慌时期,甚至很难在华尔街轻松地走过几个街区,凶为总是要被
迫停下来被秘密告知诸如某家证券公司“身陷麻烦之中”等种种事端,这
是对报纸作者极大的伤害。他们必须川智慧和辨别力将谣言扼杀在摇篮之
中——凶为这些谣言都缺乏事实依据,否则,这些谣言就会迅速蔓延。
    枉人们对纽约、波士顿和芝加哥之间的专用电话线习以为常之后,波
十顿和芝加哥就成了华尔街很多谣言的源头。尤其是芝加哥好像还保持着
老掉牙的伎俩:“据报道,某某不幸逝世”。这里的某某往往是美国总统和


能立即吸引关注的其他人的名字。波士顿的狂热分子们也争相编造矿业、
工业和铁路交易的传奇故事,他们的想像力和表达天赋简直町以与印第安
纳的小说家相媲美。
    报纸作者们已经掌握丫立刻判断谣言真伪的窍门。如果谣言制造者这
样开头:“我听说”、“据他们随”、“据说”、“据小明:身份人说”,或使用
其他类似的不可靠的信息来源,则最好不要相信。如果谣言起于某位确定
的权威人上,而不是从第二方或第三方听到的,那么还值得对其做进一步
的调查。谣言的制造者肯定知道其真伪。投机者应该研究薛言的相对价
值,学会利用其市场效应,永远记住90%的谣言都是虚假的,但假相和真
相一起影响价格。


    总之,事实上财经作者并不期望自己的读者把他的观点当做定论。财
经作者的职责也不像很多小投机者认为的那样,是要}f:读者在投机活动中
获利或亏损。他的职责只是对影响金融和经济环境的诸多凶素进行探讨,
明确每种冈素的作用,基于常识进行思考,进而做出公正、成熟的判断。
    投机者需要明白,财经作者有他们自己的理论和偏好。无论是正确、
错误还是中立的判断,都只不过像医生为病人做m诊断一样。与医生不同
的是,财经作者不会为病人开出药方。就算他开出“药方”,对价格进行
预测,他也会像医生和律师那样,小对自己的错误判断负责,最后买单的
只能是投机者自己。
    华尔街日报的作者是这样讨论这个问题的:
    一位记者问道:“我注意到,几乎所有日报上的财经文章和其他金融报
刊上对金融事件的讨论都趋向于看多.这是什么原因呢?我已经读财经文章
很多年了,对股市期望很低,但报道总是这样,您能解释其中的原凶吗?”
    为了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必要清楚何谓“看多者”?看多者即有
东西要出售并希望以高价出售的人。所以为了出售,他急于盼望价格卜
涨。相反,“看空者”即是希望以低价买进者。


    说到底,华尔街股市的目的只有一个,邡就是以债券的形式募集公众
资金,交易活跃的华尔街银行家也参与到这个被称之为债券生产和销售的
过程中。其主要T作就是将债券转换成现金,存到自己或其他银行家的账
户,从巾收取佣金。有时候金融机构需要的公共资金比其他时候少,但吸
纳所有可吸纳的公共资金,可以刺激公众对债券的需求,营造用现金购买
债券的市场气氛,从而有利于获得所谓的大额经济利益。
    凶此,丰厚的经济利益使金融机构总是或几乎总是希望让公众处丁对
债券市场跃跃欲试的状态。他们总是希望大众放松警惕,也一般愿意帮助
刺激大众的投机意愿。这町能是无论在繁荣或萧条时期,Et报卜刊登的文
章都普遍乐观的一个原凶。这已经成为华尔街的一条格言:只要能达到至


少暂时上扬看涨的效果,那么公众——注意,不是华尔街——能承受不计
其数的失实甚至误传。
    大众没有意识到——可能永远也不会意识到——所有重大金融交易都
是在按照华尔街的规则和意愿进行。在精明的融资人和那些无耻的投机者
的控制下,他们总会觉得自己处于无助的地位。公众也从不知道,其实他
们自己掌握着市场的命脉.没有他们的资金.大额经济利益本身作用不大
或根本没有作用。此外,如果大众能费点力气让自己丫解事实、数据以及
价值,那么华尔街会挽回大量损失,众多公司也从小会卷入其中。股票和
债券都是m售给公众,因此,虽然操纵者交易时可能推动价格上下波动,
大范围的制造虚假交易,但除非公众愿意掏腰包买下债券,否则他们的工
作就徒劳无功。
    当然,金融评论通常看多市场并总是有预谋地代表大额经济利益而不
是公众利益的说法并不公正。比较欢迎事物中充满希望、乐观的一面是人
的天性。而且一般来说,债券价格上涨对商界和大众都有利。冈此,债券
价格卜涨更符合众人的Vl味。不过,虽然这么说是正确的,但总体来看,
口}{赞歌的人太多,而唱反调的太少。通常的情况是,直到最后一分钟大众
都还欢欣鼓舞,但当出现困难、损失资金时,他们能得到的仅有的安慰则


是温和的指责,指责他们没有“预见”到困难。
    在华尔街,如果投机时具有适当的怀疑精神,就很少会损失资金。经
历过一两次股市恐慌的人都清楚.成功的投机者要学习的第一个经验就是
学会避免由危机造成的灾难。危机的实质是,过度交易者或早或迟都会被
卷入其中。当危机浪潮袭来时,如果一切都被卷走了那么之前积攒的大量
账面利润还有什么川呢?避免深陷危机的唯一方式是.兀论何时都保持足
够的稳健和拥有适当的怀疑精神。有时候成功的投机商必须主动放弃大部
分明屁的赚钱机会,并在“牛市”的号角吹得最响时,知道如何抛售、如
何获利。只有明白了这些,才算得上已经登堂入室。
 

(责任编辑:z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