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将谢国忠“未来五年大城市房价平均跌一半”的预言,转述给一位还未买房的
朋友时,他又惊又喜地问: “是真的吗?是真的吗?”如果谢国忠的预言能够应验,我相信
一半以上准备购房的消费者宁愿等待5年后再去抄底。
按照谢国忠的预测,房价最低时相当于当地两个月的平均工资。据北京市统计局数
据,2叭0年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504 15元。如果北京房价能下跌到平均每平方米l万元,
正相当于2叭0年两个月的平均工资。
上一章我在分析未来5年决定房价上涨的几个关莲因素时发现,只有货币政策最有
可能变化。也就是说,未来5年将进入货币紧缩时期。但货币紧缩是个渐进过程,它尚不足
以立即推动房地产发生趋势性逆转。
限购令将迫使2叭1年房价下跌,但它只是种临时因素,持续性无注明确。因此,行
政调控手段也不足以立即将房地产带八趋势性下行轨道。除货币政策之外,上一节我提到了
保障房和房产税这两个重大变量,但故意将另一个重大变量放在这里单独来写,那就是人口结构的变化。
过去l0年,人口红利是房地产市场的一个驱动力。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居民个人购
房时代,是经历1998年房改过渡期以后的事情。也就是说,1998年后,城市居民购买商品房
才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而2004年以后,各主要城市的改善性需求和投资性购房比列透步上
升,拥有一套以上住房的家庭数量持续增加。
我要说的是,城市里1998年前后出生的臻子,其所在家庭绝大部分拥有一套住房,
相当一部分拥有一套以上住房。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教授对我说,他抽样调
查的数据是,全国投资性购房比列为l0%左右。但就我对身边有限的观察,拥有一套以上住
房的城市家庭,远远超过10%。
2叭1年2月,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家茅于轼接受媒体采访时说,20年后,
中国的房子会大量地剩余。现在我们计划生育的结构,造成“421”的家庭结构,底下一个
小臻,上头两个父母,两个父母上头又是两个父母。祖父辈有4套房,到父亲这一辈还有两
套房,祖父死了之后这4套房都得留下来,结果房子就供过于求了,想卖都卖不掉了。20年
后,房子就大量地剩余,大量地掉价,都不值钱。
茅于轼所说的20年后,也许还有点遥远,而现有家庭结构对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娄似
影响可能提前,在10年后就会显现。1998年出生的臻子,城市以独生子女为主,他们大学毕
业时正好是2020年左右。当臻子只有一方家庭拥有两套以上住房,结婚后的年轻家庭会拥有
至少一套房(职方父母仍自住一套);若臻子职方均各拥有两套以上住房,则结婚后的年轻
家庭将拥有两套以上住房(职方父母仍自住一套)。
必须说明,以上只是一种基于经验认知的推导,而非建立于科学统计数据上的数理
推论。独生子女建立的年轻家庭,拥有住房数量的多寡,与目前改善性需求和投资性购房的
比列有关。但有一点可以明确,当这一代年轻人在本地走上工作岗位时,他们中的多数人无
须像今天的80后那样,急匆匆地购房,因为他们有房可住。
如此,2020年后,像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新增住房需求,可能主要来自于新增
常住人口(包括流动人口和外埠人口),而非匣有常住人口的改善性需求。也就是说,住房
需求将大为减少,而住房过剩的压力充分体现。届时,房价不得不转向下跌。
保障房和房产税这两个重大变量有可能将该时问表提前。未来5年,如果全国保障
房能保持年均650万套的建设水平,那么,2叭2年后,以保障房为主体、包括中小套型普通
商品房在内,将占据市场50%以上的供应量。l998年房改梦寐以求的房地产市场格局将会实
现:中高收入家庭购买商品房,中低收入购买限价房和经济适用房,或租住公租房,最低收
入租住廉租房。
未来5年,房产税如果在全国普遍征收,它将有力地抑制投资性需求,并驱赶投资
者将手里匣有的投资性住房透步抛向市场,极大地影响市场供求关系,从而拉动房价下滑。
仅在沪渝征收房产税还看不出它的影响,如果在全国范围征收,其效力则要大得多,货币政
策的变化,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将令房地产市场于20 18。2020年发生趋势性变化;
但保障房和房产税这两个重大变量,有可能使房价下行的压力,在20 15~20 18年提前爆发。
也就是说,2叭1年平均房价下跌是一个行政手段导致的宪发性事件且走向不明,但房地产市
场的趋势性逆转必将到来,最早2叭5年,最晚2叭8年。
基于此,我不同意谢国忠所说的“未来五年大城市房价平均跌一半”的观点。房价
真正步八下跌通道,最早将在5年后(2叭5年以后),而不是未来的5年(2叭0年年底~20 15
年年底)。但是,还有一点可以明确,在房地产市场莸得超额收盏的时代正渐行渐远。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