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根植于18世纪术。英、美两国股票市场发达,大量
企业以股份公刮的形式存在,其股权高度分散并容易流通。公刮股东依托庞大
且发达的自由资本市场,根据公司股票的涨落,在通过股票买卖的方式或“用脚
投票"的机制而实现其对公司影响的同时,促进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活跃,并以此
对代理人形成间接约束。外部发达的资本市场及其作用机制无疑是英美公司治
理结构模式得以根植并在发展中得到强化的根源力量。股权高度分散,股东一
般很少有积极性去监管经营者。这是因为对公司经营者实施监督,一方面要付
出监督成本,另。‘方。而所得的利益大部分将被其他股东所分享(即“搭便下”行
为)。但是,经理人员并非高枕无忧。在法律上,经营者有责任以股东的利益为
行事标准。除了法律的保障外,一些经济机制亦能提供激励和惩戒,如董事会、
股票期权、独立审计、大股东的监督、公司兼并和破产等。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强
大的市场约束使得企业经营的透明度较强,股东权益一般受到较好的保障。其
局限性在于,股票买卖的投机性强,股东“用脚投票”引致经理的短视行为,以及
公刮兼并和破产造成的资源浪费。
采取何种形式的股权激励,在很人程度上取决于公司股权结构。不同的国
家,由于经济发展背景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也完全不同。英美模式在股权结构
上,股权高度分散加人了企业的监督成本,从而在激励和约束方面,采用股权激
励会取得相对较好的效果。对于东南Ⅱ的家族控制模式和日德组织控制型的公
司治理结构模式,虽然莆事会对于企业经营者可以进行直接的控制,但是,由于
企业巾的经营管理者的异质型人力资源特性,这部分的监督成为。‘大难题。实
行股权激励应该是一种较好的激励、约束形式,可以实现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所
体现出的效率和利益分配的对应。
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的不一uJ‘分离性意味着激励问题是企业管理中一个永恒
的主题。企业是由异质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和1卜异质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所组成,
因此,在企业的激励机制制定不合理,契约制定不完善的情况。卜,很难调动企业
中异质型人力资本所有者上作的积极性,难以达到企叫k经济绩效的帕累托最优,
甚至还可能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我们把企业中的人力资源所有者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其贡献和财富很难加以计量的异质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另一类是在劳动
的质量上没有区别的非异质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如果不考虑企业中物质资本所
有者的贡献冈素,企业中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在异质型和非异质型人力资本
所有者之间的分配可能会出现3种情况:一是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归非异质型
人力资本所有;二是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归异质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所有;t是剩
余索取权由两者共同控制。最优的所有权安排一定会取决于每类成员在食业中
的相对重要性和对其监督的相对难易程度,如果异质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更为重
要、更难监督,那么第。‘种安排就是最优的;如果非异质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更为
重要、更难监督,则第二种是最优的选择;如果两者同等重要、同样难以监督,那
么第二种安排就是最优的。也就是说,在企业的公司治理中,给定契约的不可能
完备性,让最重要、最难监督的成员拥有所有权,_uJ‘以使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达
到最大程度的对应,由此所带来的“外部性"将是最小的,从而使企业的总价值达
到最大化。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