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天下资讯 > 资讯分享 >

静穆中耕耘出静安指数

时间:2014-10-07 16:02来源:未知 作者:zhi

   有了市场并不等于有交易.有了交易也并不等于是股票交易.人们说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未来.
然而l988年的中国股票交易.不要说买公司的未来.就是买公司的现在都谈不上二
    上海飞乐音响发行的6500股流通股.每股面值50元.延中多一点.发行的10万股中有94%是流通
股.面值也是50元.于是这两只股票在上海静安证券交易柜台上.价格就一直在50元附近波动.几度还跌
破面值.由于许多人把股票当做存单锁到箱底去了.所以交易量极度萎缩二恐怕股票的价格与公司的业
绩、公司的资产增长有什么联系.是那时的股民想都没想过的二
    正是在这样的冷清和静穆中.却有一批耐得住寂寞的证券从业人员在默默耕耘二新中国第一个股
价指数——上海静安指数和边晓敌这个名字是分不开的二边晓敌是个在黑龙江农场下过多的上海知青.
1979年回沪后进工商银行上海静安支行教育科工作.负责电视大学的教学二完全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因为
静安支行与发行股票的静安营业部有业务来往.使他与静安营业部经理黄贵显认识二1987年7月要建立柜台
交易.所以黄贵显把他调去参加柜台交易的设立二当时搞柜台交易的只有一位叫功荣泉的老职工.交易清
淡.全是手工操作二从在小黑板上写股价到填写交割日期.从登记卡号到盖章过户.而且所有的计算都靠
拨算盘珠子.所以工作又累又烦琐二堪称新中国首位红马甲的功荣泉.在柜台交易建立后不久.因过度劳
累染病去世了二虽说“古来青史谁不见”.可“今见功名胜古人”的先驱者.有些就是默默无闻的.功荣
泉就是其中的一位二新中国第一位红马甲去世后.柜台上就留下边晓敌一个人顶着二一个人的“交易
所”.很凄凉的二
    边晓敌工作认真.不仅把每天的交易仔细地记录下来.而且买了许多国外关于股票方面的书.进
行钻研二他发现国外的股市都有指数.美国的道·琼斯指数.英国的金融时报指数.日本的日经指数二所


以在1988年初.他根据自己记录的一本股票交易统计的原始账本.开始设计我们自己的指数二他几乎参考
了所有国外指数的编制方法.没日没夜地工作二这时在日本蓝泽证券公司研修归来的阚治东先生.开始负
责静安营业部的工作.并主编全国第一份《股票年报》二他对边晓敌的研究成果十分重视.亲自对这个指
数进行修订完善.最后定名为静安指数.公布在《股票年报》上二
    静安指数以1987年11月2日为基期.所选的股票是当时在上海上市的所有股票(也就两只).取用
的不是每天的开盘或收盘价.而是当日的平均成交价二这个指数推出后.虽然在1988~1989年两年间一直
i00点二20%自9幅度内波动.而且是世界上反映股票最少的指数.但国外的媒体还是承认它的价值二当时香
港报刊报道说:  “反映上海股市行情涨落仅有的静安股价指数.成为市民们判断股市的晴雨表二”现在静
安指数已不再使用.但作为新中国股市的第一个股价指数.和新中国第一批证券从业人员一样.应该为后
人所铭记.尤其是在证券业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忘却他们在无人问津处境中的艰难刨业二
    就深圳来说.第一批证券从业人员的处境比上海更为艰难二深圳柜台交易的情况令人啼笑皆非.
人们来买卖股票却要证券公司定价.因为在他{fill里股票是国家的.证券公司代表着国家.国家说了算.
老百姓怎么能向国家讨价还价呢?深圳证券公司也十分小心.在1988年上半年将深圳发展银行股票市场价
定在每股2 1~25元之间.并为此向社会和股东们发出问卷调查.有98%自9股民认为这个价格是合理的.因为
股票面额是每股20元.国家不让百姓吃亏.当然价格应稍稍高于面值二于是股民在这个价格范围内.心安
理得地交易着二
    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最奇怪的股票交易二1988年9月.深圳发展银行向社会公布当年上半年
业绩报告.这家股份制银行开业一年.税后纯利润为2558万元.每股赢利38.69元.净资产就增长了近
200%.已上升到每股59元.而市场价却依然我行我素地在25元以下运行着.真可说是“跳楼价”二股民们
根本不知道自己与这家银行是什么关系.更不会关心公司的未来二第二年(1989年(公司纯利润为4302
元.利润增长速度差不多100%.但这对连“股东”一词是什么含义都懵然无知的深圳股民来说.又有什么


意义呢?
    面对如此无知可笑的交易,深圳证券公司想用资产净值来为股票定价,并想售出发行时无人问津
的那部分股票,但又怕过分震动十分娇小的市场,所以犹豫再三,取了个折中的办法,小心翼翼地挂出每
股35元的价格,这着实令股民吃惊:怎么20元的股票变成了35元?但既然是国家定的价,自有其道理,玄
机莫问闷发财。这次“调价”给市场一度带来了小小的兴奋,深圳证券公司乘机以这个价格售出自己持有
的l万股深发展股票。然而市场短暂波动了一下之后,马上又归于沉寂,股价上一个台阶后,在35元上下波
动着。
    交易市场如此冷寂,发行股票依然相当困难,证券公司的生存也依然深陷窘境,公司的领导常常
为发不出工资而犯愁,更不用说什么奖金了。但困难往往和机遇同在,万科股票的发行是在深圳证券公司
最困难的时期,也是真正站稳脚跟的时期。
    1988年底,深圳唯一的证券公司,理应承担包销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的业务,万科既然是
股份公司的“正规军”,其发行当然也应按照国际惯例,承销商一手承包上市公司的策划、宣传、发行。
然而刚成立的深圳特区证券公司在深发展股票发行的“失败”中,尚未喘过气来,根本没有能力完全包
销。万般无奈下,最后商定深圳特区证券公司只包销600万股,中国银行深圳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代销600万
股,其余万科公司自销。
    600万股,对于缺兵少将且常常连工资都发不出的深圳证券公司来说,的确是个可怕的数字,深发
展了9.5万股也只售掉一半,而这600万股,如果卖不出去,按协议,证券公司得全部买下来,这是个巨大的
挑战。深圳证券公司的全部员工迎接了这份挑战,他们和万科公司的推销人员一起,跑遍了深圳的每个角
落,除了渔船上没去,其他地方都去了。
    一个月的包销期过去了,证券公司承销的600万股只卖出去3/4,剩下的l50万股必须自己吃下来。
他们尽力了,却再次“失败”了。失败不等于结束,成立只有一年还在靠贷款维持的深圳证券公司,必须


筹集l50万元资金来吃下150万股(每股l元)万科.这谈何容易二然而他们咬紧牙关.硬是靠东挪西借.买
下了这笔股票.同时也买下了公司的未来.因为他们深信.一旦峰回路转.就将柳暗花明.或许新中国第
一批证券从业人员已依稀听到深圳股市的喧哗与骚动正隐约传来。

(责任编辑:z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