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历史与“五四”青年是分不开的;新中国的证券起步.与20世纪80年代的“证券青年”
也是分不开的二
1981年9月.北京外贸学院的高西庆去了美国;王波明是1980年去美国的.l987年进入纽约证券交
易所;此外在美国福特姆大学获得国际经济学博士学位的王巍、盛溢.在哈佛大学商学院获得硕士学位的
刘二飞.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的茅桐.还有两个属于本土人才.即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
李青原女士和人民银行总行助理研究员王大伟先生.或许我们可以把这些青年称为新中国证券史上的“八
君子”二
高西庆、王波明与其他的留美学生一起.在纽约成立了中国旅美商学会二在商学会里.一些学习
经济与证券的留美青年.经常聚在一起讨论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二国内短期到美国参观、学习、访问的商界
人士也时常来此聚会.其中有王岐山、周小川、张晓彬、张绍杰、周其仁等人二有一次主持人把李青原介
绍给大家.说: “这是国内来的专r'q研究《资本论》的女士.请她来给我们一些马克思的教导二”大家都
笑了.但李青原没笑二她严肃地说:中国的经济改革.有了商品市场.有了劳动力市场.肯定还会有资本
市场二中国在八年内肯定会建立证券交易所二她的话无疑让留美学金融、证券的青年为之振奋二于是上面
提到的“八君子”研究起草了一部白皮书: 《关于促进中国证券市场法制化与规范化的政策建议》二l988
年3月.这部白皮书几经周折.通过“非正规”的渠道.送到了高层官员的办公桌上二
“五四”运动时.留日的文学青年建立起刨造社.国内文学青年在北京建立起文学研究会二如今
美国建立起旅美商学会.国内学习金融、证券的青年也没闲着二有一拨青年经常在北京灵境胡同的院子里
讨论建立证券交易所的事二这是李青原的家.院子里有一棵柿子树二或许中国的“梧桐叶”应该改为“柿
子叶”二这些青年中最起劲的.除李青原外.就数宫著铭了二宫著铭当时任人民银行综合计划司司长二在
深圳号召党员干部带头买股票时.宫著铭积极响应.跑到深圳买了3000股深发展二1988年4月.交通银行成
立80周年.宫著铭来到甲肝大爆发的上海.祝贺交行生日二当晚.他来到当时的上海市长朱锫基家里.谈
上海的金融改革.谈证券交易所的建立……
正是有了这些海内外热血青年的积极活动.才使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加快提上了议事日程二
1988年7月9日.人民银行在北京万寿宾馆召开证券市场座谈会二会议由宫著铭主持.中央财经领
导小组、计委、体改委、财政部、外经贸部等一些关键部1'1的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其中有国务院发展研
究中心副总干事吴明瑜和人民银行总行副行长刘鸿儒等二 “万寿宾馆会议”决定.由人民银行牵头组成证
券交易所研究设计小组.责成宫著铭和中国新技术刨业投资公司总经理张晓彬主持起草《中国证券市场刨
办与管理的设想》(简称《设想》)二这份《设想》之重要是不言而喻的.它意味着中国的证券市场开始
进入了刨设阶段二除了宫著铭、张晓彬外.参与起草这份《设想》的还有六人:经贸部部长助理周小川、
人民银行体改办博士生蔡重直、纽约证券交易所经济师王波明、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高西庆、北大法律系
副教授陈大刚和中刨工作人员许小胜二海外的“八君子”搞了个白皮书.国内的“八君子”起草了《设
想》二
1988年11月9日.早上9时.在国务院第三会议室.为刨建中国证券市场.中央高层第一次听取各
方汇报二会议由张劲夫和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组长姚依林共同主
持二张劲夫是中央较早涉足财经管理事务的领导人之一.历任财政部部长、安徽省委书记、国务院和国家
经委主任二1987年新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立.他以中顾委常委身份兼任秘书长二
虽说是汇报会.但从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上说.却是高级别的会议.直接关系到证券市场建立与
否和时间的早晚二会议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秘书长张劲夫起头发言.他说: “总书记让依林同志和我听取
有关证券交易所的研讨汇报.看看是否条件成熟提交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一议二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要
什么条件?应要国家管理机构审批.管理要严格二”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顾问周建南问中小企业股票上市的情况二王波明介绍了美国中小企业的股票上
市情况二对于“公有制为基础的企业与私有制为基础的企业.股票上市有何区别”的问题.高西庆引用以
色列国营企业上市的法律规定与具体做法进行了解答二随后金建栋介绍了全国745家信托投资公司和37家经
人民银行批准的证券公司.还有一些当地政府批准或主管部门批准的金融公司二
12点10分.会议结束二会议没有达成共识.因为有反对者.有人认为建立证券市场的时机还不成
熟二这让“证券青年”们感到失望.只好去“少年自言未得意.日暮萧条登古台”了二
“万寿宾馆会议”和“中南海汇报会”最终未能促成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给人留下一丝遗憾.
但同时也留下了青年人的努力和探索.让人看到了希望二明天是属于探索者的。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