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有的,社会主义也会有;资本主义有尼克·利森,社会主义就有陈久霖。彼此彼
此,输赢寻常事,甚至说不上丑闻。
2004年12月1日,新加坡《联合早}RIB.称,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
油)在石油期货交易中损失5.5亿美元。中航油拥有垄断进口权,本应风险极小,轻松赚钱。中国法
规禁止国有企业参与投机性期货及衍生产品交易,新加坡市场也一向以监管严格著称,即使是在10年
前发生的巴林银行破产案中,新加坡监管当局也曾多次发出风险警告——而拥有明星头衔的中航油怎
么会一下亏了5.5亿美元?
事实上,从一开始,陈久霖就选择了一个新加坡市场监管和国内集团公司监控的空白点——
场外交易期权合约。中航油巨亏主要是卖出石油看涨期权,中航油向日本三井银行、法国兴业银行、
英国巴克莱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和新加坡麦戈利银行等卖出了大量的期权合约,这些合约都是在交
易所外一对一鉴订的,交易所的清算系统中没有记录,也无法监管。
2003年下半年,中航油开始涉足期权业务,2003年年报赢利542 7万美元。但2004年石油价格
一路上涨,到3月28日,中航油出现了580万美元账面亏损。亏损额必须由中航油追加保证金以确保期
权买方能够行权,但从公司账户中调资金会暴露参与期权交易的违规行为。此时,陈久霖选择了一条
最直接也是最危险的筹资途径——卖出更多期权,用获得的权利金填补保证金的窟窿,从而陷入了
“越赌越亏,越亏越赌”的恶性循环。到lo月,中航油卖出的有效期权合约总量已达5200万桶,石油
期货价格每上涨1美元,中航油就必须追9D5000万美元的保证金,账面亏损已达l.8亿美元,运营现金
全部耗尽。
10月10日,山穷水尽的陈久霖不得不向母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简称中国航油集团)
求助。10月20日,中国航油集团通过德意志银行以私募方式代理卖出手中所持l5%的股份,获得1.08
亿美元,交给中航油补仓。但国际石油期货价格在10月下旬一路飙升,中航油的损失也不断扩大,l0
月25日原油期货价格升至55美元以上,中航油最终崩溃。10月26日之后,被迫关闭的仓位累计损失已
达3.94亿美元,正在关闭的剩余仓位预计损失i.6亿美元,账面实际损失和潜在损失总计约5.54亿美
元。
中航油出事后,大家便说陈久霖“既不懂期货,也不懂石油”。但这么多年过去了,谁给了
“啥都不懂”的陈久霖如此的权力?
国资委规定,仅有了家央企被允许以套期保值为目的从事国际期货交易,中航油不在其中。
此外,中航油内部也有严格的金融风险控制机制:损失20万美元以上的交易要提交公司风险管理委员
会评估;累计损失超过35万美元的交易必须得到总裁的同意才能继续;导致50万美元以上损失的交易
将自动平仓。中航油共有10位交易员,也就是说,损失的最大上限是500万美元。当中航油发现方向
做错后,却没有买入看涨期权以对冲风险。如果这样做了,如果中航油后续资金充裕,损失可能就是
一点保证金而已。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