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国债二级市场(流通市场)两大部分组成。国债发行是国债流通
的基础J;殳有国债发行屈债流通就失去了客观存在的必要性。而国
债流通确保了外部投资者愿意向政府提供新的资金来源,为国债顺
利发行和平衡财政收支创造良好条件。政府通过国债融资形成金
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并通过国债的买卖活动支撑和推动国民经济的
发展。国债流通市场,既可以促进国债发行市场繁荣,又可以为实现
财政收支平衡产生有利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发行最早的国债是人民胜利折实债券。1950年
12月l6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l950年第l期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条例》。从1953年开始脯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展开俄国政
府于l954年、l955年、l956年、l958年先后发行了四次国家经济建
设债券平均每次的发行量均在6亿元以上。此后国债发行工作中
断了22年的时间从1981年开始恢复了国债发行。
截止l993年7月底届债累计发行量已达1510亿元,1994年发
行了l000多亿元,1995年又成功发行三年期凭证式国库券1000亿
元二年期无记名式国债500亿元。
从I981年起戚国国债每年发行一次,其偿还期限多为3年或
5年偿还方式为期满一次偿还本息届债以平价发行,票面利率根
据国债优先”原则制定厂般高于发行期间银行同期存款利率。
当时国债发行的种类有:国库券、重点建设债券、国家建设债券、
财政债券、特种国债、保值公债。其中届库券的发行量最大,也是最
主要的国债发行品种。
国债利息收入享受免税待遇。国债发行方式主要有行政分配、
承购包销和代销。承购包销是1990年年初对国债发行市场化的一
种尝试且在1991年获得很大成功但随后两年中由于股票等高利
润投资工具的影响萁发行遇到很大困难,以至一度回到行政分配的
老路上。但1995年由于国家及有关部门推出了一系列优惠国债、活
跃国债的措施,收到明显效果,重新实行的承购包销方式大受欢迎,
国债发行十分畅通。
新中国国债流通转让市场起步较晚o l988年以前届债发行方
式单一全国基本上没有国债流通市场。为了解;夫国债变现难的问
题届家决定1988年4月和6月在全国61个城市进行国债流通转
让试点开始正式启动国债流通市场。直到l996年届债发行更多
地采用招标方式屈债期限、品种增加般资者有更多选择余地届债
变现增强信誉提高推动了国债流通市场的较快发展。
国债流通市场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国债交易方式适应投资者需
求晟活多样。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和金融市场环境的改善,
国债流通市场日趋活跃。I993年以后届债流通转让方式,除国债
现货交易外,又先后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国债回购交易等交易方
式,出现了国债流通多种交易方式并存的局面,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
套期保值的多种信用工具。国债的活力在于国债的流动性。国债期
货作为国债流通市场派生的交易方式和高级形式,以其远期交割为
主要内容在未到履约期之前买卖双方可以进行相反买卖。期货交
易方式的这种灵活性客观上推动着国债流通市场国债转让的流动
性在活跃国债二级市场,扩大市场容量增大国债投资者根据自己
意愿自由进入和退出市场的主动性对提高投资积极性起着积极作
用。根据资料显示,1993年10月25日,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向社
会公众推出国债期货交易方式,到1994年2月底届债期货交易市
场投资数量大增,日均交易量达到2985个合约。在不到5个月的时
间里期货交易以如此高的速度增长,表明期货交易对国债二级市场
发展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