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美股学堂 > 学习3 >

自信成就了巴菲特

时间:2014-12-14 19:53来源:未知 作者:zhi

慧、独到的投资理念与技巧,纵横股市数十年,创造了460亿美元的财富,在2007年荣登“世界首富”的宝
座,成了财富和成功的象征。
    巴菲特总结了几十年来的股市投资经验,总结出两个成功的结论:
    一是,要想投资成功,就必须把投资眼光放到全世界,选中最好的那家公司,然后大笔投资下
去。
    二是,相信自己。
    可见,巴菲特成功的原因很多,但其中“相信自己”是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可以这样说:自信
成就了巴菲特。
    “相信自己,不迷信别人”是巴菲特的信条。在巴菲特的投资决策生涯中,  “自信”被展现得淋
漓尽致。
    1968年,美国股市处于大牛市中。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整个美国都为之沸腾。
相应的,美国经济也高速增长,股市更是繁荣空前,股价不断上涨。此时的巴菲特却敏锐地感觉到巨大风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华尔街的分析师安迪·凯斯勒就因分析师不能独立分析而放弃分析工作。
在他看来,华尔街正在改变,但研究部门的地位却在下降,甚至堕落为投行的附庸,为了获取更多利益,
分析师们开始不再坚守自己独立的分析原则。l993年,安迪·凯斯勒正式告别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师生涯
后,开始做个人投资者。后来,他以377%的收益率,获1999年全美盈利率第四的对冲基金,他用了5年的时
间,将1000万美元的投资变成了lO亿美元,年均增长20倍。
    正是基于对分析师的这些认识,巴菲特认为证券分析师的股票建议是非常漂浮不定的,不值得他
这个长远的价值投资者一用。所以,他将这些证券分析师和证券商、共同基金经理合为一谈,称他们是思
想和行动上过度情绪化的“股鼠”。
    因此,常常会有一些证券公司分析师的报告给巴菲特,征询他的意见。巴菲特通常会很礼貌地收
下,但不会花一分钟去翻阅,他说:  “我们是完全不需要阅读证券公司的报告。我的时间还要用于更重要
的事情。”
    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也不相信那些证券分析师的技术分析与报告。被称为“现
代金融学之父”的法默教授则称技术分析为“占星术”。
    回顾中国2007年1:n2008年A股波动时,那些各路权威的分析师给出的观点,你就会明白,分析师的
话不能信。
    当2007年lO月,A股由6000点开始下跌时,一些所谓的权威的分析师认为这是洗盘,牛市不言顶,
目前还在半山腰,上l万点是必然的。
    当A股跌至5500点,并继续下跌时,权威的分析师又说了,5500点是铁底,bLlo00点更健康,是lO
年牛市的正常调整。
    当A股跌破5000点时,权威的分析师又坚定地说,宏观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宏观经济大好,人民
币继续升值,6DP增长率全球第一,牛市根基依然牢固。……

(责任编辑:z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 美股论坛-洋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