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2001-2005年的大熊市之后,目前国内证券公司的自营部门与
以往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然而,其强悍风格一如既往。事实上,
无论从历史上哪个“章节”看,证券公司都是A股历史上的当然代表,申银、
万国、君安、中经开、南方、华夏……这些老牌机构都一度在市场上显赫一时。
从历史上的表现看,这些机构嗅觉极为灵敏,能够不约而同地在上证综指的
关键点位发动行情,并成功制造趋势,创造了一轮又一轮的神话故事。但也
正因为如此,在若干年后,当证券公司完成r各自的历史使命之后,小少巨
型机构黯然退出历史舞台,而资产管理的重任也逐渐由专职机构担负,比如
基金、QFIl等。事实上,证券公司是公募基金公司的发起人,而后者正是A
股市场实力最为强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
一般情况下,出于资产规模、运作机制等因素的考虑,共同基金是难以
做到抄底和逃顶的。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个股价值投资自然也成为这类长
线做多机构的必修课。但对于那些相对灵活的非共同基金的机构投资者来说,
除了具备相当的公司投研能力外,对于市场运行状态的“Ⅱ兜觉”也要灵敏。
相比于共同基金的“流水化”操作流程,券商自营部门的雇员并不多,
这也许与券商相对重视效率有关。一般而言,券商自营部门追求“绝对收益”,
有年度结账压力,在各种类型的市场阶段中采取多种策略,在更多的时候强
调“以静制动”……甚至在熊市里也能创造两位数年收益率。他f|'J提倡的是,
如果一只股票没有30%的上涨空间,就不要勉强自己去做这只股票。他们的
投研团队更倾向于精研个股,即采取“自下而上”的策略,而非跟随指数运
行方向以及波动幅度的“自上而下”的策略。但在基金行、Jk内,采取“自上
而下”策略的往往较多。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