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保险业与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的另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两者的账面盈余通常都有过度被高估的情
况,这是由于目前的盈余大多系于许多未来的变量,而其正确性却需要很多年后才能揭晓。
但错误瞒得了人,却骗不了自己,其所反映的不过是人们对于他人的承诺,总是倾向于采取乐观
看法的现象,而且交易的双方有极大的动机在会计账务上做手脚。因为这些负责买卖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人
士,其报酬(全部或部分)往往取决于依市价结算的账面盈余,但现实的状况是那个市场根本就不存在,
所以取而代之的是“依公式结算”。
这种替代性的做法有极大的漏洞。在通常状况下,由于合约牵涉多个变量,再加上结算日期的遥
远,使得交易双方无形中增加了许多引用不实假设的机会;订立合约的双方可能使用截然不同的公式,使
得交易双方连续好几年同时享受巨额的账面获利。在最夸张的状况下,所谓的“依公式结算”极可能堕落
为“依鬼话结算”。
——2002年巴菲特致股东函
背景分析
金融衍生品合约之所以会造成“次贷危机”,主要原因就是所有的参与者表面上都很清楚这些合
约的价值,故敢于放大杠杆到骇人的倍数来操作,但它们的真实价值是复杂可变的。一旦发生系统性风
险,原来的所有假设都无法成立,则所有的“蜜糖”都变成了“砒霜”。
行动指南
投资的根本基础在于对价值的判断,也就是常说的“估值”。投资要成功,估值必须准,而且这
个标准不能变,不能含糊,若看不懂合约就敢杀进去,那就是“神风投资敢死队”了。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