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著名的投机大师.索罗斯在投资时颇为心狠手辣。不用说.所有投资或投机都必须注意风险
防范。而在索罗斯看来.这种风险不是指循规蹈矩地保住既得利益.或者亦步亦趋地稳扎稳打.而是如何
利用手上的每一个筹码最大限度地发挥赚钱效应。也就是说.如果资金在你手里无法获得最大的投资回
报.这种投资就是有风险的.称为低效率风险。
明确了这一点.就非常容易理解为什么索罗斯在投资中会雷厉风行、心狠手辣了。要么不出手.
要么就在看准时机后全力出击。他始终认为.投资者所犯的错误往往不是过于大胆.而是过于保守。这一
观点虽然令人颇感新颖.但仔细想想却又不是毫无道理。
所以看索罗斯的投资过程.他总是在精确判断市场趋势转折点到来之前提前布局.精心准备.然
后拿出自己的所有身价“孤注一掷”;有时候甚至嫌自己现有的实力不够.还会采取循环抵押贷款方式.
尽可能筹集更多的筹码。一方面.这种投资方式过于疯狂.不提倡其他投资者仿效;另一方面.这又正好
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索罗斯对自己的判断信心十足。
这样就走入了一个极端:如果信心不足.就绝不出手;如果信心充足.那就一竿子到底.酣畅淋
漓。
关于这一点.在他1992年狙击英镑之役中有最好的注脚。
当时他的手下大将原来是准备建立30亿到40亿美元的英镑空仓规模的.索罗斯得知后不无批评地
说: “你这么一点规模也算是仓位?”于是.他马上把规模提高到了i00亿美元。
索罗斯及其量子基金在国际上拥有一大批追随者。大批国际游资时刻关注着索罗斯和量子基金的
行动及方向.这在客观上放大了索罗斯的投资效益。有时候他只要放出一点风声来.就能马上调动全球游
资涌向某个领域或行业.帮他打开血路。这也是索罗斯极具破坏力的表现之一。
以至于到后来.索罗斯投资黄金.全球投资者就认为投资黄金的时刻到了.黄金价格就开始上
涨;索罗斯投资伦敦的房地产.那里的房地产价格一夜之间就从颓势转向兴旺;索罗斯写文章批评德国货
币政策.认为马克不值这么多钱.于是马克汇率就只好“乖乖”地开始下跌……
客观地说.索罗斯的这种魔力无论对各国市场还是索罗斯本人来说都有利有弊。以对索罗斯的影
响为例.投资者的这种跟风起哄增加了他看清市场趋势的难度.因为在这种跟风起哄的背后是一种混乱。
只有在这种混乱中保持冷静和理性.才能辨别真伪.找到符合自己的投资良机。
索罗斯写文章批评德国货币政策这件事.具体地是指1993年6月索罗斯预计德国经济衰退.短期利
率必然会下调.否则高利率政策一定会损害德国经济;而利率下调.马克就必将随之贬值。于是他写了一
篇文章投给英国《泰晤士报》.表达自己的这一看法。
文章发表后.立刻在全球市场上引起热烈反响.马克的比价从6月11日的0.80美元下跌到6月25日
的O.59美元.下跌了26%还多;量子基金因此轻轻松松地就大赚了差不多4亿美元。
与此同时.索罗斯发现英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低谷.于是在1993年6月通过与里奇曼共同设立的基
金斥资7.75亿美元.买入英国土地公司4.8%的股份。由于索罗斯的巨大影响.当时全球许多投资商对索罗
斯极为崇拜.看到索罗斯买什么他们也就买什么。由于投资者跟风追涨.致使英国土地公司的市值上涨了
6.67亿英镑.索罗斯从中分享获币]520万英镑。
这两次战役使得索罗斯大大增强了自信.但也由此给他造成了麻烦。具体地说.这时候的马克虽
然贬值了.却不是德国政府愿意看到的.这反而引起德国中央银行的高度警惕。因为再怎么说.这时候的
德国经济也要LLl992年的英国强得多.所以德国中央银行接下来展开了一系列与索罗斯进行抗争的行动.
使得l994年初索罗斯斥巨资卖空马克的行为受到严重挫折。据说当时索罗斯卖空了300亿美元马克.损失多
惨可想而知。
由此可见.虽然索罗斯看准了就会全力以赴.但归根结底他的“看准”与事实是否相符则不好
说.作为追风的投资者来说要时刻保持一份警惕。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