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天下资讯 > 资讯分享 >

“3·27”国债期货事件让我不敢碰期货

时间:2014-12-03 15:39来源:未知 作者:zhi

    时间到了l992年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先向券商自营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此时,
国债期货尚未对公众开放,并未引起投资者的兴趣。但在一年之后的l993年,这一交易品种开
始向普通投资者开放。
    又过了一年,国债期货交易飞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开设国债期货的交易场数量从一
开始的上海、北京两家,一下子增长到了l4家之多。再加上,当时的股市表现比较疲软,以及
部分期货品种被停止交易,于是大量资金开始向国债期货这个品种汇拢。风险也在此时开始慢
慢酝酿。
    国债由政府发行保证还本付息,具有风险度小、流动性强、可信度高等特点。但是,
一个现实状况是,当时我国国债发行比较困难,主要是靠行政摊派。
    那时我也投资过国债,票面价格是l。。元,但是80元就能买到。当时从股市里出来的
资金,除去买房子外,有不少就是流向了国债。那时候,国家有l5%的贴补率,再加上利息,
应该可以达至rj20%左右的利息收入。我认为是很划算的。
    于是,国债期货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了,这种品种被认为是可以提高流动性,有
利于发行,同时也比较容易控制的。尽管当时用一部分资金买了国债,但是我对国债期货的参
与程度不深。
    记得当时是500元买l股,一口就是20 000元。即使到现在,包括我在内的或多或少参
与过国债期货投资的人,都还记得当时各方资金奋力搏杀的情景,用“惨烈”来形容是丝毫不


为过的。
    一些细节的记一Is,,我已经比较模糊了。所幸的是,不少亲身经历其中的人写了大量的
总结文章,通过他们的文章,相信很多人都能回想起那些令人难忘的岁月。一位经历者就在其
回忆文章中,详细地写道:  “l994年lo月以后,中国人民银行提高三年期以上储蓄存款利率和
恢复存款保值贴补,国库券也同样进行保值贴补,保值贴补率的不确定性为炒作国债期货提供
了空间……市场上多空双方对峙的焦点始终是围绕对‘3·27’国债品种到期价格的预测,
1 992年三年期国库券到期的基础价格已经确定为l 28.5元,但到期的预测价格还受到保值贴补
率和是否加息的影响,市场对此看法不一,多空双方在148元附近大规模建仓,导致国债期货
市场行情火暴。”
    事实上,不少人不太记得当时的经济大背景了。那时候,国内面临高通胀压力,银行
储蓄利率达到l0%以上,固定利率的国债少人问津,当时公布的保值贴补率为8%,而且每月
都不断上升,到l2月突破两位数。
    另一位亲身经历者曾在一份财经类报纸上写道:  “受此刺激,  ‘3·27’国债期货的
价格开始直线上涨。  ‘3·27’国债应该在1995年6月到期,它的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补贴
率,每百元债券到期应兑付l32元。与当时的银行存款利息和通货膨胀率相比,  ‘3·27’国债
的回报太低了。于是从l 995年2月初开始,市场上开始传闻财政部又将提高保值贴补
率,  ‘3·27’国债将会以l48元兑付。”
    就此传闻,各方展开了激烈的搏杀。我当时就在大户室里,看到大家都已经杀红了


眼,最夸张的时候,我甚至能感觉到,每个人都能看见上千万、上亿的资金在头顶上飞。我又
一次克制住了自己,选择了清仓。
    毫不掩饰地说,我不是不爱赚钱,也不是嫌钱多,但当我看见大家都疯狂了的时候,
我的内心害怕了。我只能选择退出,把资金抽出来去买房子。
    随着“国家队”的入场,以及多数投资者认为“通货膨胀短期内肯定是控制不住的,
保值贴补肯定会涨”,  “3·27”国债的兑付价也会跟着涨。最后的结果,很多人都还记得,
那就是万国证券被整顿,以及管金生的锒铛入狱为该事件画上了句号。
    后怕,让我不敢再碰期货。更为重要的是,我更加确认了一个事实,  “在中国做投
资,必须要搭住国家脉络的走向”。“3·27”国债期货事件的输家,显然低估了政策的力
量、高估了自己的实力,最后走向了反面。而这个反面的结果,就是爆仓。
 

(责任编辑:z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