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l99G年,中国的股市欣欣向荣,很多人都从中赚到了钱。我的收获也不小,这
让我感到比较满意。与此同时,之前鲜有在报纸上“露面”的房地产广告开始多了起来。
有一天,我在翻看上海本地报纸的时候,注意到一条信息,那就是位于人民广场附近
的“大陆饭店”里正在推荐位于上海郊区奉贤区的产权房子。而这很有可能是奉贤区第一
次“对外”招揽房产“投资客”。
于是我就骑着自行车去看房子,要知道当时从我住的虹口区到奉贤区,骑自行车大约
需要3个小时。我就这样一个来回一个来回地骑,最后在1 995年上半年成交了一套40多平方米
的房子。因为是期房,当时一共也就花了3万元,其中2万元用的是公积金贷款,也就是说我用
现金支付了l万多元,手头多余出来的钱依然投资在股市中。这也是我的买房经历中,仅有的
一次没有一次性付清房款的经历。
因为这套位于奉贤的房子,正好处于我姐姐从金山石化来到上海市区的必经之路上,
我也一直都没有把这套房子卖掉。如果按目前的市值来算投资回报率的话,至少要在l 0倍以上
了。
我曾算过一笔小账。我问我在建筑行业里的朋友,他们说在市区里造房子的造价大概
是每平米l 000多元,节约一点的,大概也要800多元,这只是算了一个“钢筋+水泥”的钱。
那么奉贤区的那套房子, “钢筋+水泥”的单位造价才700多元,远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显
然是在“折价”销售,那么精明的投资者应该要看到这其中的价格空间所在。
事实上,包括我很多朋友在内,我都曾向他们推荐过那里的房子,也和他们分析过其
中的投资机会和回报空间,但是他们最终都以“地方太偏,难有发展”,以及等待单位福利分
房为理由没有出手。
他们说的也的确是对的,那时候那里的道路是一塌糊涂,和现在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
别,并且那里的租房人也很少,记得那套房子的租金大概是每月80元,因此算“出租回报
率”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我当时投资房产,看中的就是一点,那就是上海房价本身具有非常大的上涨空间。一
方面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那么自然就会对居住条件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上海与国
际化大都市的距离越来越近,各种各样的人才都会来到上海淘金,他们自然需要解决住房问
题。
也就是说,上海的房子不一定只有上海人会买,外地人更会买。那么房价自然就会上
涨,至于租金的问题,我当时认为是次要的,房子买下来之后,本身也是需要有人去通风和聚
聚人气的。
时至今日,一些朋友谈起这次投资的时候,仍有点懊恼和后悔。这并非“马后炮”,
上海的房价能涨到今天这个样子,是当初谁都没有想到的,更何况是我这样一个普通百姓!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