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A+哪勺两类股票应该有相同的公允价值,因为它们毕竟是同一个企业,同股
同权。我想谈点不同看法。不过,首先,我想谈谈百货企业的估值。
领汇跑赢中国百货公司的启示
中国的百货公司(金鹰、银泰、百盛和茂业等)与超级市场(上海联华和物美等)不同。
前者主要靠出租柜A,收取佣金,后者主要依靠自己采购和销售。前者就是收租公司。由此,
我想到香港的领汇房产基金(0823.HK)(业务模式基本相同,都是收租婆。房产基金必须把绝大
多数现金流拿来分红)。从2005年上市以来,它的股价上升了142%,加上6年多的分红(假定年
息率为5%),投资者的综合回报率高达200%。
2年后(2007年),股市兴旺,银泰百货(1833.HK)到香港上市。迄今为止,股民的综合
回报率大约55%。也很不错。特别是考虑到期间的全球金融笸机和国内的两轮房地产打压。
又过了一年(2008年),茂业国际(0848.HK)到香港上市。迄今为止,股民的综合回报
率大约是负的32%。
都是收租婆,为什么领汇跑赢银泰和茂业那么多?几个原因:
1.现金分红很重要。苏格兰有句谚语, “手上一只鸟,胜过林中两只鸟”。两个美国
学者发表了一篇学术文章: “真奇陉!高派息导致利润的高增长”。(“Surpri se!Higher
Divi dends=Hi gher Earnings Growth”by Robert.Arnot.t and Cl i fford S.Asne s s)。这
篇文章用计量经济学的实证方法,研究几千家上市公司的资料,得到的结论令人思考:公司的
钱多了,浪费也就多,资本支出就多,很多项目是摧毁(抵消)企业价值的;分红率一旦确定,
管理层就有压力和动力维持分红率不至于下降。另外,高分红表达了管理层对未来利润增长的
信心。
2.领汇在香港有稀缺性。
3.股民担心电子商务的侵略,也害怕国内商场供过于求。
4.香港之鉴。过去30年来,香港的零售市场不可谓不好,但是香港的老牌百货企业都
没有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它们包括综合性的百货公司,如永安、先施,也包括服装店,如
Theme、佐丹奴、Joyce,等等。也许唯一的例外是SOG0。
5.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领汇基本上不再投资新项目,而是用很少的钱维护现有的
商场,不断收割利润和现金流。它的商场就是摇钱树。这样的公司当然没有增发新股之类的
事。而银泰和茂业(以及国内绝大多数商场)不断开发新专案,耗资巨大。从很长期的角度来
看,这种业务拓展可能是英明的,但也有可能是错误的。从中短期来看,国内很多百货商场
(特别是新商场)的利用效率还不高,租金回报率还太低。
回头看,银泰和茂业在业务开拓中,有些交易是摧毁价值的,有些是高明之举。当
然,谁都不是神仙,都会犯点错。总的来讲,我觉得银泰和茂业的管理层没犯过大错,为企业
增值很多。不过,它们大大落后于香港领汇这件事,非常值得长期投资者思考。也许它们现在
的股票超值,因为它们的商场还没有显现价值?也许……也许……我悟出一个小小的道理:股
价表现时,乃企业放慢投资时?1
2005年,我买过领汇的IP0。后来,我觉得它“没有增长空间”, “会跑得很慢”,
就把它卖掉了,买了国内的百货公司的股票。但是,四五六年下来,结果表明,投资欲速则不
达。增长率很重要,但是现金流、资本的节省,以及负债的降低更加重要。
如果你想多考虑这个问题,可以品味一下麦肯锡的结论:亚洲公司的估值多半是被资
本支出所摧毁的。请参考《价值:企业财务的四根支柱》。
有人反驳我说,房产基金(REITs)相当于债券,所以不能跟股票相比。错!很多房产
基金有极高的成长性(通过并购)。而且,任何资产都可以相比。另外,股票本来也是债券,只
是它的期限为永远。巴菲特对此有极为精辟的解释。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