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天下资讯 > 资讯分享 >

分析师和审计师“乐于助人”

时间:2014-11-29 19:02来源:未知 作者:zhi
   2002年,美国政府逼迫全球投资银行采取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措施,把投行业务与证券
研究分开。我本人在这两边(几家外国投行)都工作了很长时间,我敢说,外国投行现在已经基
本解决了与研究有关的利害冲突问题。但是,有几件事情还是值得一提:
    1.尽管外国投资银行的股票研究部门基本解决了与投行业务的利害冲突,但是,分析
师也可以是“可爱的”和“善解人意”的一群人。他们有些人在基本公正的情况下,也略微
“给公司帮点忙”。大家不要忘记,投行部千HECM部门(股票资本市场部)虽然不可以对分析师
施加压力,更不是研究部的上级单位(各个部门都是垂直领导),他们在合法的情况下对分析师
施加影响和游说还是可能的。而且,拟上市公司的高管也是可以对分析师施加影响的,不管这
种影响是多么微妙。
    2.国内投资银行的分析师在独立性方面比外国投行的分析师差很多。国内的同行们
(更不要提公众或者官员们)甚至完全不理解为什么“分析师不听证券公司总经理或者副总经理
的话”。国内强调统一领导,一元化领导。但是,外国投行的分析师(至少从2002年开始)完全
是垂直线领导。
    3.偶尔也有分析师跟拟上市公司勾结作案。
    4.在市场气氛好的时候,IP0价格一般都很高;而当市场气氛不好的时候,多数公司
会选择等待时机。这就意味8投资者几乎总是付高价。
 
 
    审计师的问题也很明显:
    1.他们是由拟上市的公司在有竞争的情况下聘请的。即使是四大审计师公司也是有激
烈竞争的。拟上市的公司需要付报酬给审计师,而且也决定上市之后是否继续聘用这家审计师
公司。
    2.审计是依靠抽样调查的。把l。。%的单据全部拿出来核查是没有可能的。另外,如
果上市公司存心要欺诈,审计师很难查出来。审计师依靠的原始材料当然是由上市公司提供
的。如果上市公司把业务夸张5倍,审计师可能很容易发现,但20%~30%的夸张是不容易查出
来的。另外,同样一个支出,究竟是作为当年的费用开支,还是作为资本支出,还是有弹性
的。一项存货究竟如何估值?一栋楼如何估值或减值?坏账如何处理?弹性很大。你我基本上
可以假定,审计师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是“能过去则过去”。
    把企业或者企业集团的一部分业务(比较好的业务)包装上市,而把比较差的业务留在
上市公司69#I-面,这也有欺诈嫌疑。为什么?因为在过去、现在和未来,比较好的业务与比较
差的业务并不是真正的独立。它们至少在员工待遇、采购、销售和设施共用方面还保持8千丝
万缕的联系。有些公司的欺诈更加过分:他们在上市之前,由比较差的业务补贴比较好的业
务,上市融资之后,再反向操作。这样的欺诈行为在国企和民企中部有。
(责任编辑:z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