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互补充并日.相互促进
加强对股市的宏观调控并不足否认和限制市场机制的作用,而是在市
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下,对市场机制的缺陷进行弥补和修正。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两种机制总是相伴而牛,相互补充,两者并不存在相互取
代的关系。
2.宏观调控与监督管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对股市的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都是对市场缺陷和制度缺陷的弥补和修
正,但股市监管侧重于建立强j=I=有效市场,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全面、
及时公开,并对证券欺诈、误导、虚假陈述等不法行为予以法律制裁,以
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同时,确保每一位投资者都能有同等、公
平地获取信息的机会,维护市场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性,保护投资者利
益,因此,它侧重于对股市非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并总是表现为长期的不
问断的连续过程。
而宏观调控则侧重于解决市场机制的失灵问题,抑制投资的非理性行
为和股票价格的过度波动,它侧重于对股市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并且是在
股市运行到一定的临界点时才采取行动。
3.对股市的宏观凋控不等于对股价的直接干预
对股市进行宏观调控,不是逆市为股市巾某些股票的涨跌进行十预,
而是顺应市场发展,存股市出现大幅度波动和发生危机股市运行偏离国家
宏观调控目标时,同家才对股价总水平进行必要的调节。在市场不发达阶
段,特别是在我围新兴的股票市场有可能出现政府对股市的直接T预,形
成“政策市”,但足随着股市的发育成熟,政府将更多地采用经济的、法
律的手段实施间接的调节。
我国股市存市场机制的运行上与西方成熟市场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在
这种市场机制本身没有完伞形成的情况下,要有效解决以卜问题,并保证
我国股市健康、平稳发展,简单地开一个“市场化”的药方,显然无法真
正实现市场化,其结果可能导致国有资产的巨大损失。
因此,我国股市除了要让“看不见的手”允分发挥其市场机制自发作
用外,客观上也需要用“看得见的手”对股市进行自觉调节,发挥政府的
作用,通过不断改善宏观调控,在充分发挥市场效率和公平的前提下,逐
步弥补这些缺陷,从而促进我国股市不断走向成熟。
从我国20年来的股市运行情况来看,几乎每次股市在关键时刻都是
依靠围家宏观调控来实现转折的。
例如,1994年7月底,我国股市已经严重下跌到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
地步,为了扭转这种状况,同家及时推m了限制新股上市、研究扩大资金
人市范围和数量、关闭国债期货市场等三大救市政策,刺激沪市从300点
上升到500点,当年最高达到l052点。而存l996年下半年,股市运行的
良好发展势头逐步演变成了过度投机风潮,各路资金包括生产领域的资
金、部分信贷资金也入市炒作。为了抑制这种过度炒作,《人民日报》及时
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并采取了一系列抑制股市投机的措施,到年底使
股市运行趋稳。1999年5月19只前,我国股市一直处于非理性下跌状态,
为了促进证券市场对我国经济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国家及时采取了加
快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对资信好的券尚融资、允许二类企业人市等一系列
政策措施,从而拉开了“5·l9”大_十市行隋的序幕。
我国股市运行的多次转折反复证明了我国股市离不开宏观调控,既然
这只“看得见的手”在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发达、体制和结构还有缺陷的股
市中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就不应放弃而应充分利用,从某种程度
上说,这足政府的责任!当然,我们并不主张政府对股市进行过多的行政
直接干预,更不主张违背市场规律逆市而为,政府所采取的各项政策应和
市场经济取向相一致,政府对股市的宏观调控应是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
用条件下的间接调控。
特别是自2001年下半年以来,股市一路下跌,已经严重地偏离了国
家宏观控制的整体目标,为_r保持我国股票市场的稳定发展,政府先后采
取了降低银行存款利率、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新股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
售、降低券商佣金标准、暂停并最后停止国有股减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但仍未能从根本上扭转下降的趋势。其结果已导致我国股市负财富效应十
分明显,直接影响居民消费,使目前通货紧缩的状况难以缓解。并日.由于
股市长期低迷已严重影响企业筹资行为,使股市丧失融资功能,不利于扩
大投资需求。更为严重的是,许多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
都直接或间接持有大量股票,深度套牢使其资产急剧缩水,有些甚至而临
破产的威胁,如果引起连锁反应,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并导敛经济危
机。同时,由于绝大多数投资者大幅度亏损,容易由市场信心危机转化为
社会不稳定因素,最终出现政治问题。这表明现有的股市调控措施出现弱
化,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有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
完善股市宏观调控要有效地解决我国股市存存的问题,只能立足于我
国股市既是新兴市场,又属于转轨经济巾的市场这一基本国情,既根据股
票市场发展规律,又根据我国股市运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宏
观调控措施、手段和政策。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