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蓝田股份公布的财务报告来看,该公司上市后一直保持着”优异”的经营业绩: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N2000年末的28.38亿元,增长了近l0倍;l996年股本为9696万股,2000年底扩张到4.46亿股,4年时间股本扩张了360%;主营业务收入从4.68亿元大幅增长到l8.4亿元,净利润从0.593亿元快速增长到令人难以置信的4.32亿元。上市后净资产收益率始终维持在极高的水平,最近三年更是高达28.9%、29.3%、l9.8%,每股收益分别为0.82元、l.15元和0.97元,位于上市公司的最前列。作为一家传统的农业和食品加工企业,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确实出乎一般人的想象。 蓝田股份的业绩神话,最终被中央财大的一位女教师刘妹威戳穿了。刘妹威本来是从事银行信贷研究和,她只用了大学中最基本的财务分析方法,用了最基本的20个比例,就发现蓝田公司已成为一个空壳,已经没有任何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也没有收入来源,完全是依靠银行的贷款维持运转,并拆东墙补西墙地支付银行利息。出于对银行及国家的责任感,刘妹威写出一篇600字的文章发表在金融内参上,一个造假大案由此大白于天下。 刘妹威等人是如何识别蓝田股份的造假黑幕的呢?其实他们并没有用什么高深的理论,更没有用什么特殊的手段,而只是根据其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从而发现了其中的破绽。 其一、应收帐款怎么会如此之少?该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l8.4亿元,而应收帐款仅857.2万元。在现代信用经济条件下,无法想象,一家现代企业数额如此巨大的销售,都是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完成的? 其二.、融资行为为何与现金流表现不符?2001年中报显示,蓝田股份加大了对银行资金的依赖程度,流动资金借款增加了1.93亿元,增加幅度达200%。这与其良好的现金流表现不太相符。按照公司优秀的现金流表现,自有资金是充足的,况且其帐上尚有ll.4亿元的未分配利润,又何以会这样依赖于银行借贷?还有,2000年该公司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了.86亿元,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则为一了.15亿元(绝大部分是固定资产投入),这两个数字极为相近,这是巧合吗? 其三、产品毛利率怎么会如此之高?2000年年报以及2001中报显示,蓝田股份水产品的毛利率约为32%,饮料的毛利率达46%左右。从公司销售的产品结构来看,以农产品为基础的相关产品,都应是低附加值商品,达到这样高的赢利水平可能吗? 其四、职工每月收入仅l00多元?从现金流量表”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栏中看出,2000年度该公司职工工资支出为2256万元,以l 3000个职工计,人均每月收入仅l44.5元,200 1年上半年人均收入为l85元。如此低廉的收入水平,对于员I30%以上为大专水平的蓝田股份职工,对于历年业绩如此优异的蓝田股份而言,合于情理吗? 对于这些疑问,蓝田股份公司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利润数据都是伪造的。2002年1月l2日,蓝田公司董事长、董事兼财务负责人、董秘等三名高管,以及包括公司财务部长在内的七名中层管理人员共l0人因为”涉嫌制造虚假利润”被公安部门拘传,接受调查。蓝田股份这只曾经备受关注的”绩优神话股”,也因此也连续大幅度的暴跌而恢复了其本来面目。 总之,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既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也可以虚假、扭曲地掩盖公司的真实情况,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潜心研究,去伪存真,既能根据财务分析寻找到有投资价值的优质股票,又不要被虚假的财务数据所迷惑,以免落入弄虚作假者制造的报表陷阱之中,防止上当受骗。洋财网的专业团队给投资者提供即时的讯息和专业的市场评论、每周的交易数据公告、美股交易员培训等,为投资者确保股市投资受益。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