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美股学堂 > 学习2 >

题材炒作的陷阱

时间:2016-09-05 17:07来源:未知 作者:zhi
    (一)炮制题材
    炮制题材是庄家的信息战手段之一。由于这一方法效果好,一直为各路庄家所采用,其内容可谓五花八门,可以是市场上热炒的题材,也可以是重大事项。
    庄家炮制题材的手法很多,如通过交易方式给上市公司输送业绩,进而与上市公司勾结推出高送转的分配方案;协助上市公司介入市场认同的热门领域,如“5·19”行情大批庄股纷纷与网络结缘,2009年甲型H l N l流感行情炒作,庄股又纷纷开始与“甲型H l N r沾边。很多形式的资产重组事实上就是完整炮制题材的过程。
    (二)源自炒作与投机
    股市炒作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投机的过程。股票投机是股票市场的必然产物。健全的股票市场,既需要长线的投资者以保持市场的稳定,又需要短线的投机者,以活跃股市。因此,投机不可缺少,适度的投机是市场的催化剂,有利于市场的兴旺活跃,但投机也会给股票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尤其是投资者的目的都是投机的时候。
    大家都见过洗衣服时候的泡沫,真是七彩绚烂,可轻轻一戳破,就什么都没了,过度的炒作则将形成泡沫。
    171 1年,英国的南海公司发明了这种成人的泡沫游戏,当时英国的经济正处在全盛时期,私人资本膨胀,储蓄增加,投资机会不足,大量的闲置资金正在寻求出路。
    南海公司发行股票后,因为其奴隶生意做得非常好,以至于公司的业绩很好,很多人就以为买他们的股票可以挣钱,于是就争先恐后地购买,而且股票的价格也是疯长,可是到了l922年,南海公司自己都觉得股票的价格实在是太离谱了,与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丝毫不沾边,于是老板和员工率先抛售股票。南海公司很快就倒闭了,那些股票自然分文不值,给广大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损失。后来就有人称这个事件为“南海气泡”——一个容易起来,也容易破碎的泡沫。
    虽然有“南海气泡”的前车之鉴,可对金钱的热爱,依然挡不住人们重蹈覆辙。
    3 00年后,世界各地的人都还在热衷于追求这个气泡,在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1 993年的“宝延事件”、新世纪初的“网络风潮”都是这个气泡的后来者。
    在中国,股市制度远未成熟,也不规范,因此投机者在中国的股民中占了相当大的部分,他们买股票时不分析股票的净资产、公司的经营状况、赢利水平及发展潜
力,而是仅仅停留在打听是否有庄家,是否有题材,于是造成了同类股票、同样赢利水平而股价却相差悬殊的特殊股情。一些业绩好、潜力大的公司的股票经常被遗忘,而一些赢利只有几分钱甚至是亏本的企业的股价却被炒得天高,股票的价值与价格内在的关系被严重地扭曲。这些都是盲目的投机行为惹的祸。五,题材炒作的应对
    对于庄家信息战中花样繁多的题材炒作,投资者首先需要分析题材的真假。在题材的分析中,可以分析上市公司的各种公告和报表。但最好的方法是拿题材来与盘面比较,看盘面是否支持该题材的存在。对于真正的炒股高手来说,根本用不着整天打听什么消息,一切都在盘面上清楚地反映出来了。
    某个题材到底能给盘面造成多大的影响,那不决定于题材的情况,而决定于盘面当时的处境。盘面的反应就是供求关系的变化,盘面的状态就是指目前供求关系的状态。比如说一根火柴能否引起森林大火呢?不一定,那不决定于这根火柴,而决定于森林的状态。市场也是这样,气氛有高有低,人气有旺有衰,同样的题材投入到市场中,反应常常因时而异,这就是市场的微妙之处。只有懂得了题材与市场的这种关系,就等
于站到了市场之上,置身事外来分析市场的反应。
    反过来,通过市场对题材的反应,也可以看出目前市场所处的状态。一个对坏消息毫无反应的市场无疑是个强势市场,而一个对庄家鼓吹的种种利好题材没有什么反应的市场是弱势市场。在牛市中,即使庄家不去鼓吹,投资者也会自己去发掘。所以题材是借口,市场状态才是关键。
    说白了,题材的真假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市场的反应、题材的号召力、跟风者多不多。即使庄家炒作出了“公鸡会下蛋”,只要市场积极反应,跟风者云集,同样能制造机会。因此,投资者此时可适当地利用题材,在庄家的信息战中打个漂亮的阻击战。
    例如在当年的5·19网络科技股炒作中,笔者当年就身居其中,记忆深刻。在1 999年的5月1 9日,中国股市在历经1年的大调之后发生井喷。一场以网络、科技股为主导的“5·1 9”行情突然降IINAf]殳市场。l 999年后,股市就迎来以网络为首的高科技风暴。上市公司触网忙,无论真假,只要名字沾上“数码”或者“网络”两字,股价就会扶摇直上。这种情况一直延续==I]2 00 1年。
    在这场网络科技股炒作中,当时不少的题材股都是庄家挖掘的,与当时的热
点“网络”基本不挨边,甚至众多公司纷纷改名为网络、科技公司,以迎合市场的炒作。但笔者当时就根据市场的反应及跟风程度,大胆地利用庄家的炒作坐了一回轿子。现在想来还颇为得意。亦真亦假的小道消息
    庄家在介入某只股票的过程中,总会有许多不同版本的传闻或小道消息在市场上广为流传。其中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他们有目的地策划、故意地“泄露”消息的圈套。这些消息或市场传闻通过各种渠道的大量传播,在某一程度上,大多会“有意”或“无意”地误导场外广大散户投资者的正确判断能力,十分有利于他们在市场上的整体操作行为。
    先看这样一个例子,笔者的工作室曾有一位资金过干万的陈先生,他就亲身经历了这样的一个故事.4
    陈先生原来是做实业的,在2 0 0 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以金融危机为急先锋的经济危机中,实体经济投资环境恶化,他抽出部分资金投资到了股市。2 008年,一位原来跟他生意上有联系的朋友(暂称为A)聊天时悄悄告诉他,说某只股票近期将翻番,
庄家就是A的舅舅。当时这只股票已经借资产重组从4元左右涨到了l0元,上涨了1 50%左右。A已经在1 0元左右全仓买入了i 000万元,并当场将账户打开让陈先生看,并告诉陈先生,A的舅舅说了,不到20元绝不出局。陈先生一看,动心了,但他也是比较谨慎的人,先买进了200万股。之后,每天A都向陈先生预告庄家的动向和收盘的目标价,对比一段时间后,发现非常神,基本与A预告的一致。陈先生这时候不再犹豫,不但自己账户上的i 000多万元全仓杀入,又纠集几个好友筹集了数干万进去了。股价很快冲过了12元,短短时间获利20%,陈先生现在深信不疑。股价继续上冲,过了13元。陈先生想把自己的账户先出一部分,这时候A信誓旦旦:舅舅说了一定能到20元!谁知没过多久,股价冲上l4元后没站稳,陈先生耐不住了,A劝他:“我舅舅告诉我,这几天要洗盘,你可要拿好了。现在正在缩量,不用怕。”陈先生看了一下走势,觉得有道理。后来股价震荡了l个月,一下跌破支撑,回到了11元。这时A的舅舅说了:坚决守住!陈先生想,A都没出呢,我怕什么,继续守仓。但股价小幅反弹后,很快跌破了8元。突然A的舅舅来消息说:上头开始查他们,没法做了。A的账户全部斩仓,陈先生被迫割肉出局,损失惨重。
    得知这个故事后,笔者当时给陈先生点破:A在这中间扮演了“托”的身份!
后来证实,A的账户确实是被他舅舅利用来做托,不过他自己并不知道真相,他的舅舅后来从坐庄的利润上打了i 000万元给他。一,有意制造小道消息
    一般来说,庄家在介入某只股票之前,会刻意地制造出一些目标上市公司“利空”的消息传闻,并且利用手中所掌握的大量资金优势,在股票市场上刻意打压目标股票的股价,借以引诱、恐吓场外散户投资者抛售股票,以达到自己快速洗筹、建仓的目的。而在已经获得大量超额利润之时,密谋出货套现自然成了当务之急,此时也就会相应地运用一些“非常”手段,并通过某些非常有用的媒体优势或其他有利途径,释放出一些更加准确、更加绝密的重要“内幕”消息,向场外散户投资者“汇报”一下自己日后的整个思维方式、工作计划、操作动向,以及自己的最终目标价等,其主要用以诱骗广大场外投资者在价位处于较高位置时能够介入,进而将风险完全彻底地转嫁给场外广大散户投资者。
    可能很多股民朋友都遇到过这种事情:有亲近的朋友把一个“干万不能告诉别人”的消息慎重地告诉了你,但当你一旦买进这只股票,套也就不知不觉戴在头上了。专业美股论坛为你提供美股最新行情及精准美股数据美股开户等。
(责任编辑:z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