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很多人一样,喜欢股市不仅因为试图赚钱,而且因为它变幻无穷,很刺激。但是,有很多严谨的投资者认为,我们这两个原因实际上是有矛盾的。你必须放弃“寻欢”的念头,因为这种念头对股市来说是邪念。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有的基金公司用数学模型来确定买什么卖什么,以及何时买何时卖。有些个体投资者完全放弃选股的乐趣(或者说是麻烦),而把钱投资在基金上,长期不理它。最近,我读了一本有趣的书《股市稳赚》 (The Little BookThat Beats The Market),书的作者乔尔·格林布拉特(Joel Greenb—latt)倡导大家走一条容易走,但又似乎很严谨的道路。他的方法很简单:把所有的3 500家公司按照有形净资产回报率(returns 013-tangible capital employed)从高到低排序,再把他们按照“企盈率"(企业价值除以运营利润,即EV/EBIT)排序。然后挑选出那些在两项指标中最好的公司,分4~5个月陆续建仓,以减少市场风险。总共投资20~30家公司以分散个股风险。每过1 2个月重复此项工作。坚持这种投资方法至少4年。 格林布拉特所选的有形净资产回报率的定义是,付税收和利息之前的运营利润(EV/EBI rll)除以公司的有形净资产(即,净的固定资产与净的流动资产的总和)。他选择运营利润,而不是净利润,主要是因为这样在对不同行业和公司进行比较时,便于排除不同的税收条件和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对利润的影响。有形净资产的好处是它已经把企业在并购时的额外支付的、高于账面价值的溢价(即商誉,900dwill)减掉了。 为什么要用“企盈率" (EV/EBIT)而不用通常的市盈率(PE)?我引用格林布拉特先生在书中的一个例子来解释。大家看看两家几乎相同的公司——同样的收入和同样的运营利润。它们仅有的区别是,甲公司没有负债,而乙公司有50亿元的负债(年利率1 0%)。 其次,大多数小盘股被投资者忽略,所以估值一般偏低。而作者格林布拉特的方法在现实中可能难以运作,因为在买的过程中,它们的股价会被推得很高,从而降低最终回报率。但是,小盘股既有可能因为被市场忽略而估值过低,也有可能会因为同样的原因而估值过高(分析不够)。另外,他说,他的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大公司。比如,他挑出美国最大的l 000只股票,在那17年里,他的神奇方法也会有22.9%的回报率,而同时间内,市场平均回报率只有1 1.7%,而S&P500的回报率只有1 2.4%。 我感觉,他的理论中有一点对我非常有用,可算是一个重要提醒:一家资金使用效率非常高的公司(比如,35%的资本回报率)将利润进行再投资的时候,它的回报率在中期和短期内有可能下降,但不太可能下降得很快。也许会降到25%,甚至20%。但是20%~25%的资本回报率也是很高的l当然这样的企业即使不作新的投资,它原有的资本回报率也会下降,但是,多数事物的变化总是渐进的(不是跳跃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一家企业的回报率远远超过大多数企业,必然有其原因,而这个原因不大会在近期消失。即使单家企业的竞争优势马上消失,你的资产组合里的20~30家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消失是不可能的。反过来,一家资本回报率很低的公司,不太可能在短期内有巨大的改善。这是格林布拉特的理论可以成功的一大基石。毕竟,投资是一个概率游戏。一个交易日内美股交易员的奋斗,就是要努力把握各类美股行情,为投资者获利。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