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对企业经理人的最大要求是,每一个人都应把自己当成是企业的主人,此话虽无特别之处,可是它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他是一个狂热者吗?在巴菲特看来,一个管理者必须以百倍的热情做出最好的工作,如果他仅是将公司当成每月领取薪水的地方,那他在工作上的投入肯定会大打折扣,这些将直接反映在他的经营业绩上。在他看来,一个好的管理者应当是一个“吝啬鬼”,他并不需要那些非常昂贵的数据处理设备,甚至连便宜的都不需要,同时,管理者必须对自己的所有费用都了如指掌,甚至明白自己需要多少张邮票。 在巴菲特看来,那些出色的经理人对自己所经营的企业都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他们最喜欢的事情是经营他们的公司,而不是经常召开圆桌会议,或是拥有某著名高尔夫球场的会员证。巴菲特讨厌那些只想着自己赚钱而置股东利益于不顾的企业管理者,这些人常常是这样做的:他们一方面告诉股东40美元的股票发行价是不适当的,另一方面却用自己于中的特权将公司的股票以每股25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与他们有某种 关系的人。这些人关心的往往是自己的收益或是企业的短期目标,而将股东的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弃之不顾,并最终让企业及其所有人蒙受巨大损失。 然而,衡量一个经理人是否具有主人翁精神绝非易事,因为任何经理人在表面看来似乎都在认真工作,他们也绝不会傻到让你一眼便看穿他们的真正意图。身为投资者,在面对如何评价企业的管理者及其管理的价值这一难题时,巴菲特提出的三个原则也许对我们有用: (1)理智原则。如果一家企业的资本产生了高额的回报,而这些收益不能以高比率进行再投资时,管理者在对待这些收益时所采取的方法,将会直接反映出他们是否真正在为股东着想。一般说来,管理者此时可能采取的措施有三种: a.不重视这个问题,进行低于平均收益比率的再投资; b.购买成长股; C.将钱返还给股东,以让他们有机会选择那些能够产生更大回报的地方。 巴菲特认为,在这三项选择中,只有第三项是真正为股东着想的,同时他也承认,那些选择第一项或第二项的经理人远远多于选择第三项的人,这也是为什么优秀的企业总是少于平庸的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身为普通的投资者,我们也许无法从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来洞悉其管理的价值与效用,但当企业处在十字路口时管理者所做的决策,却能给我们相当的启迪。我们能够借此分辨出,哪些管理者是值得信赖,哪些管理者是令人失望的。 (2)坦白原则。世界上没有不犯错的人,身为管理者,他们同样可能拥有比其他人更多的犯错“机会"。巴菲特认为,那些有勇气与股民讨论公司失败之处的经理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为大多数经理人都习惯了报喜不报忧。他说:“我告诉为我们公司工作的每个人,只要做成功两件事就可以了,一是像业主那样思考,二是立刻告诉我们坏消息。’’ (3)抵制机构的强迫命令原则。巴菲特告诫投资者,要躲开那些有田鼠般行动倾向(指从众心理)的公司。有许多企业的管理者,虽然他们本人也具有丰富的经验与专业知识,但却往往在不应犯错的时候犯一些“低级错误”。正如巴菲特所指出的那样,管理者的这种做法源于一种被称为“机构强迫命令”的力量,这种力量让管理者失去客观的判断能力,而一味去模仿其他管理者的做法,有时甚至连他们自己也知道这种行为是很不理智的。巴菲特认为,管理者最为重要的素质之一,就是要白始至终能够保持独立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少受其他凶素的干扰。 上面的三条原则,表面上看起来并无特别难懂之处。但由于读懂一个人或是一群人,远比看懂一组数字要难得多,所以这样的原则运用起来并不容易。身为投资者,也许你能轻而易举地读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财务报告,可是它对其管理者仍然是雾里看花一般。正是基于人的这种特殊性,有人对巴菲特的这些评价管理者的原则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既然不能以特定的标准量化人的特点,所以空泛地讨论管理者也是毫无意义的。相反,我们绝对可以透过对资本回报、利润及其他一系列数字的分析来达到评价管理者的目标。巴菲特对此进行了反驳,他认为,数字的分析尽管必要,但它不能取代人们对管理者进行评估,因为它会对今后的金融业绩给出早期的预警信号。 在巴菲特看来,对管理层的考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说:“我总是把自己看做是一个统筹全局的人,如果管理层也能像我那样从全局着眼来制定和实施政策,那它就是我喜欢的管理层。”巴菲特建议投资者要认真考察管理层的所作所为,并从中发掘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此外,管理层还具有另外一个特别的作用,那就是它能起到某种“预警”作用,因为企业存在的问题往往在其财务报告中,或是在金融市场上暴露之前,已经在管理工作中暴露出来了。 对华尔街的大多数经理人而言,他们管理着数目庞大的投资组合,大概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认真地考察企业的管理层。他们作出买入或卖出决策的依据,大多是企业已经公布的财务报告,甚至是流传的各种小道消息。所以,要求一个遵循多元化投资策略的经理人考察企业管理层,多多少少有些不切实际。不过,对巴菲特及其追随者来说,由于他们信奉集中投资的策略,考察管理层就成了必需的工作。他们掌控着数以亿计的庞大资金,但由于投资数量不多,所以每一次决策都可能对他们的投资业绩有着长远的影响。他们在作出决策前,往往对企业及其管理者进行数年的跟随考察,这样得到的印象往往与事实较为接近,从而降低了投资的风险。 巴菲特指出,衡量一项投资是否成功,其中有两条是应该被牢记的:一是管理层能够得到肯定的评估,其中不仅包括了企业实现其全部潜能的能力,也包括其明智地使用其现金流通量的能力;二是管理层是能够被充分信赖的,他们能真正地为投资者的利益着想,与股东保持着畅通的沟通管道,使收益能够从企业转入到投资者手中,而不是被他们收入自己的囊中。 长期持有,甚至永久持有。 巴菲特一向倡导,应该以终身持有为原则来投资股票。事实上他也是这样做的。我们在运用投资组合时,首先就应该考虑找出那些至少可以持有5~1 0年的绩优个股,才能保证你的投资组合产生最大的收益。当然,若发现了更好的公司,或现有的个股其企业的经营方针有所改变,你就有必要重新检视和调整你的投资组合了。 第五,远离市场波动。 我们知道,股票市场经常处于频繁的变动之中。如果你没有良好的心态面对市场的诱惑,总是被市场先生牵着鼻子走,即使再优秀的投资组合都不可能实现它的价值回报。所以,远离市场波动、拒绝频繁交易是实现投资组合预期的必要保证。一个交易日内美股交易员的奋斗,就是要努力把握各类美股行情,为投资者获利。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