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美股学堂 > 学习2 >

成交量的形态

时间:2016-02-12 10:26来源:未知 作者:zhi

市场是各方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说成交量比较容易做假(主力对倒),控盘主力常常利用广大散户对技术分析的一知半解而在各种指标上做文章,但是“成交量”仍是最客观的要素之一。

市场分歧促成成交。所谓成交,当然是有买有卖才会达成,光有买或光有卖,绝对不能成交。成交必然是一部分人看空后市,另一部分人看多后市,虽然造成巨大的分歧,但各取所需,就能成交。

1.缩量

缩量是指市场成交极为清淡,大部分人对市场“后期走势"十分认同,意见十分一致。这里面又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市场人士都十分看淡后市,造成只有人“卖",却没有人“买",所以造成急剧缩量的结果;第二种是市场人士都对后市十分看好,只有人“买",却没有

人“卖”,从而使得量急剧缩小。缩量一般发生在趋势的中期,大家都对后市走势十分认同,下跌缩量。碰到这种情况,我们要坚决出局,等量缩到一定程度,开始放量上攻时再买入。同样,上涨缩量,碰到这种情况,就应坚决买进,坐等获利,等股价上冲乏力,有巨量放出的时候再卖出。

2.放量

放量一般发生在“市场趋势"发生转折处,市场各方力量对后市分歧逐

渐加大,一些人纷纷把家底甩出,另一部分人却在大手笔吸入。放量相对于缩量来说,有很大的虚假成分,控盘主力利用手中的筹码大手笔对敲放出天量,是件非常简单的事。只要分析透了主力的用意,也可以将计就计。

3.堆量

当主力意欲拉升时,常把成交量做得非常漂亮,几日或几周以来,成交量缓慢放大,股价慢慢推高,成交量在近期的K线图上,形成了一个状似土堆的形态,堆得越漂亮,就越可能产生大行情。相反,在高位的堆量则表明主力已不想玩了,在大举出货0

4.量不规则性放大缩小

这种情况一般是在没有“突发利好"或大盘“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风平浪静时突然放出历史巨量,随后又没了后音,一般是实力不强的庄家在吸引市场关注,以便出货。

大多数人都有一个错误的看法:股票成交量越大,价格就越涨。要知道,对于任何一个买入者必然有一个相对应的卖出者,无论在什么价格,都是如此。在一个价格区域,、如果成交量出乎意料地放大,只能说明在这个区域人们有非常大的分歧,比如50个人看涨,50个人看跌;如果成交量非常清淡,则说明有分歧的人很少或者人们对该股票毫不关心。    .

可以从成交量变化分析某股票对市场的吸引程度。成交量越大,说明越有吸引力,以后的价格波动幅度可能也会越大。

可以从成交量变化分析某股票的价格压力和支撑区域。在一个价格区域,如果成交量很大,说明该区域有很大的压力或支撑,趋势将在这里产生停顿或反转。 可以观察价格走出成交密集区域的方向。当价格走出成交密集区;说明多空分歧得到了暂时的统一,如果是向上走,那价格倾向于上升;若向下走,则价格倾向于下跌。

可以观察成交量在不同价格区域的相对值大小,来判断趋势的健康性或持续性。随着某股票价格的上升,成交量应呈现阶梯性减弱。一般来说,股票相应的价格越高,感兴趣或敢于参与的人就相应越少。不过这一点从成交额的角度来看,会更加简明扼要。

仅仅根据成交量,并不能判断价格趋势的变化,至少还要有价格来确认。成交量是价格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一个可能引起本质变动的因素,但是在大多数时候,只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市场上有这样一种认识,认为个股或股指的上涨,必须要有量能的配合。如果是价升量增,则表示上涨动能充足,预示个股或股指将继续上涨;反之,如果缩量上涨,则视为无量空涨,量价配合不理想,预示个股或股指不会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或难以持续上行。

个股或大盘在大幅放量之后缩量阴跌,显然是坏事,预示着一轮跌势的展开。

许多股民投资者对于成交量变化的规律认识不清,K线分析只有与成交量的分析相结合,才能真正地读懂市场的语言,洞悉股价变化的奥妙。成交量是价格变化的原动力,其在实战技术分析中的地位不言自明。一个交易日内美股交易员的奋斗,就是要努力把握各类美股行情,为投资者获利。

(责任编辑:z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