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美股学堂 > 学习2 >

对中期业绩突增的上市公司分析

时间:2016-01-07 11:54来源:未知 作者:zhi

分析深沪两市2 00 1年的中报,一些业绩突增的上市公司,自然会引起广大投资者的关注和期待。那么,这些业绩突增的公司各方面的情况究竟如何?我们对中期业绩增长最大的前3 0名上市公司进行了统计,并结合其所属行业基本面情况、业绩陡增的成因及未来变化趋势进行简要分析,以期对投资者有所帮助。统计结果表明,3 0家公司中仅中集集团、青岛海尔、长江通信和广汇股份四家公司2 000年中期每股收益超过0.1元,其余26家均在0.1元以下,而且有17家上市公司2000年亏损。因而整体来看,30家业绩突增的公司中,基本上是以扭亏为盈为主。

(1)资产大重组,乌鸦变凤凰

中期业绩变化最大的前3 0名上市公司中,有l4家通过资产重组起死回生或业绩陡增。从这些公司重组后的行业归属可见,尽管公司原来从事的行业干差万别,但重组后绝大部分公司的业务内容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尤以进入信息和房地产业的居多。信息产业属于我国的支柱产业,每年以超过2 0%的速度发展;而房地产业经过前些年的徘徊,现已爬出低谷,进入稳定成长期。因此,一些上市公司剥离了原有的劣质资产,大举进军信息、房地产等产业,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突出主业,做大做强

中集集团2 00 1年上半年在主营收入几乎与2 000年同期持平的情况下,净利润增长66%,原因在于公司加强技术创新,开发出附加值较高的冷藏集装箱、特重集装箱,并成功销往日本等国外市场。青岛海尔(600690)是两市公认的蓝筹股,在购买海尔空调有限总公司后,上半年实现净利润ll9%的高增长。广汇股份(6002 56)充分利用丰富的天然石材资源,加强成本控制,围绕建筑市场做文章,使得2 00 1年上半年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1200%和532%。四维瓷业(600145)、南京中达(600074)、海立股份(6006 1 9)等都通过产品结构优化、管理组织创新,专心专意

做大做强主业,使产品竞争力得以不断提高。ST实达(600734)改变经营方针,由盲目做大转变为做强,收缩战线,节省开支,实现业绩突增,并成功扭亏。铜峰电子(6002 3 7)从事电子元器件行业,由于其产品系列属薄膜电容器及电容器材料,市场在国内,受大环境影响小,加上2 00 1年上半年收回了一大笔投资本利,致使业绩大幅跃升。

(3)偶然利好致利润陡增

在业绩突增公司中,还有部分上市公司因偶然因素使得利润陡增。如长江通信主营收入下降,投资收益陡增;锦州石化主营收入与去年同期相当,因产品提价,节支扭亏;珠江实业因没有计提,业绩不踏实。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偶然利好因素很难维持业绩持续增长。靠资产重组获得新生的公司由于新资产、新管理人员的介入,在激起最初的浪花后,需要一个磨合期,短期内业绩再次大幅增长的可能性不大。而靠优化产品结构,主业突出的公司,一方面产品升级,附加值提高;另一方面产品竞争力增强,市场占有率提高,主营收入增加,规模效益显现,从而促进利润持续增长。从投资策略考虑,由于公司资产重组需要外力推动,在发育欠佳的证券市场里,几乎所有重组股票都被机构爆炒过,股价远离其投资价值区。而靠内功成长壮大的公司,由于持续时间长,不易被机构操控,在市场低迷期,其投资价值益发显现。3.如何看待中报中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降?

对2001年B月22日前已公布中报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统计,发现2001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七b2 000年同期有明显的下降。从可对比的9 5 5家公司的数据统计,2 00 1年上半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 7%,而这些公司2 000年上半年平均为3.02%(以上统计是按照每个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算术平均)。其中有5 76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出现下降,比例为60.3%,5B家公司的下降幅度超过l00%。

净资产收益率是当期净利润与净资产之比。其变化要么是在净资产不变的情况下净利润下降,要么是在净利润不变的情况下净资产大幅增加,或者净利润的增幅赶不上净资产的增长。通过统计分析发现,2 00 1年上半年出现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主要是由于净资产的增加远远超过净利润的增长。

从对9 5 5家公司2 00 1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与净资产的增长情况比较,其中净利润增长幅度为B%,而净资产的增长幅度为l9.5%。净资产之所以出现大幅的增长,一方面是由于2 000年以来发行新股的公司数量增多,募集资金加大了公司的净资产,自然使整体净资产水平提高。在95 5家公司当中,有97家公司的净资产增幅超过100%,其中有73家是2 000年以来上市的新股或次新股。另一方面,由于2 000年以来新股定价市场化程度提高,发行价格普遍提高,造成发行后的净资产增幅更大。

实际上,从1 997年以来,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基本上呈下降趋势,尤其是亏损公司的增多,更加速了这种趋势。一份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股份制、国有和民营三种类型的企业中,按净资产收益率比较,民营企业这一数字的平均值达到13.95%,国有企业为B.1 1%,而股份制企业仅为7.79%。显然,股份制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往往比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相对较容易筹集到更多的资金,这些直接融资进入公司的股本使得净资产加大,在实现利润与股本规模难以同步扩张的情况下,其净资产收益率自然要下降。

由于净资产收益率表达了上市公司在报告期内用自有资本(净资产)获得利润的能力,因而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上市公司这一指标整体水平的下降,揭示出上市公司如何提高募股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净资产收益率,从而为股东带来更大回报的问题。洋财网的专业团队给投资者提供即时的讯息和专业的市场评论、每周的交易数据公告、美股交易员培训等,为投资者确保股市投资受益。

(责任编辑:z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