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美股学堂 > 学习2 >

题材炒作的应对

时间:2015-12-09 14:35来源:未知 作者:zhi

    对于庄家信息战中花样繁多的题材炒作,投资者首先需要分析题材的真假。在题材的分析中,可以分析上市公司的各种公告和报表。但最好的方法是拿题材来与盘面比较,看盘面是否支持该题材的存在。对于真正的炒股高手来说,根本用不着整天打听什么消息,一切都在盘面上清楚地反映出来了。

    某个题材到底能给盘面造成多大的影响,那不决定于题材的情况,而决定于盘面当时的处境。盘面的反应就是供求关系的变化,盘面的状态就是指目前供求关系的状态。比如说一根火柴能否引起森林大火呢?不一定,那不决定于这根火柴,而决定于森林的状态。市场也是这样,气氛有高有低,人气有旺有衰,同样的题材投入到市场中,反应常常因时而异,这就是市场的微妙之处。只有懂得了题材与市场的这种关系,就等于站到了市场之上,置身事外来分析市场的反应。

    反过来,通过市场对题材的反应,也可以看出目前市场所处的状态。一个对坏消息毫无反应的市场无疑是个强势市场,而一个对庄家鼓吹的种种利好题材没有什么反应的市场是弱势市场。在牛市中,即使庄家不去鼓吹,投资者也会自己去发掘。所以题材是借口,市场状态才是关键。

    说白了,题材的真假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市场的反应、题材的号召力、跟风者多不多。即使庄家炒作出了“公鸡会下蛋”,只要市场积极反应,跟风者云集,同样能制造机会。因此,投资者此时可适当地利用题材,在庄家的信息战中打个漂亮的阻击战。

    例如在当年的5·19网络科技股炒作中,笔者当年就身居其中,记忆深刻。在1 999年的5月1 9日,中国股市在历经1年的大调之后发生井喷。一场以网络、科技股为主导的“5·1 9”行情突然降临市场。l 999年后,股市就迎来以网络为首的高科技风暴。上市公司触网忙,无论真假,只要名字沾上“数码”或者“网络”两字,股价就会扶摇直上。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 00 1年。

    在这场网络科技股炒作中,当时不少的题材股都是庄家挖掘的,与当时的热点“网络”基本不挨边,甚至众多公司纷纷改名为网络、科技公司,以迎合市场的炒作。但笔者当时就根据市场的反应及跟风程度,大胆地利用庄家的炒作坐了一回轿子。现在想来还颇为得意。亦真亦假的小道消息

    庄家在介入某只股票的过程中,总会有许多不同版本的传闻或小道消息在市场上广为流传。其中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他们有目的地策划、故意地“泄露”消息的圈套。这些消息或市场传闻通过各种渠道的大量传播,在某一程度上,大多会“有意”或“无意”地误导场外广大散户投资者的正确判断能力,十分有利于他们在市场上的整体操作行为。    先看这样一个例子,笔者的工作室曾有一位资金过干万的陈先生,他就亲身经历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陈先生原来是做实业的,在2 0 0 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以金融危机为急先锋的经济危机中,实体经济投资环境恶化,他抽出部分资金投资到了股市。2 008年,一位原来跟他生意上有联系的朋友(暂称为A)聊天时悄悄告诉他,说某只股票近期将翻番,庄家就是A的舅舅。当时这只股票已经借资产重组从4元左右涨到了l0元,上涨了1 50%左右。A已经在1 0元左右全仓买入了i 000万元,并当场将账户打开让陈先生看,并告诉陈先生,A的舅舅说了,不到20元绝不出局。陈先生一看,动心了,但他也是比较谨慎的人,先买进了200万股。之后,每天A都向陈先生预告庄家的动向和收盘的目标价,对比一段时间后,发现非常神,基本与A预告的一致。陈先生这时候不再犹豫,不但自己账户上的i 000多万元全仓杀入,又纠集几个好友筹集了数干万进去了。股价很快冲过了12元,短短时间获利20%,陈先生现在深信不疑。股价继续上冲,过了13元。陈先生想把自己的账户先出一部分,这时候A信誓旦旦:舅舅说了一定能到20元!谁知没过多久,股价冲上l4元后没站稳,陈先生耐不住了,A劝他:“我舅舅告诉我,这几天要洗盘,你可要拿好了。现在正在缩量,不用怕。”陈先生看了一下走势,觉得有道理。后来股价震荡了l个月,一下跌破支撑,回到了11元。这时A的舅舅说了:坚决守住!陈先生想,A都没出呢,我怕什么,继续守仓。但股价小幅反弹后,很快跌破了8元。突然A的舅舅来消息说:上头开始查他们,没法做了。A的账户全部斩仓,陈先生被迫割肉出局,损失惨重。专业美股论坛为你提供美股最新行情及精准美股数据

(责任编辑:z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