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美股学堂 > 学习1 >

纸上富贵——楼市乱象

时间:2016-07-07 06:41来源:未知 作者:zhi
    香港人最近的一个梦想是,能有一个内地傻瓜前来敲门,出价几千万美元买下他的公寓,这样他就能永远
    快乐幸福地生活下去了。这个梦想,连同低利率一起,已经使香港的房价定格在仅低于l997年最高峰时的位置上。——谢国忠
    为争夺投资人,媒体上的腔市明星,以狂轰滥炸的营销方式,肤浅地强调一些表象,给大众一种只涨不跌 的错觉;然而,事实上,他们未必抓得住腔市的脉动。——罗伯特·希勒
    房地产市场具有类股市的特质,很多“异象”传统经济学、金融学无法加以解释。
    比如房价上涨,远远超出了居民的收入,得不到基本经济面的支持;股价一再飙涨严重脱离公司价值面。
    行为金融学里的“货币幻觉”等概念,则可以对此做出比较好的解释。货币幻觉
    “货币幻觉”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
    某些长期保险合同.就是利用了货币幻觉.保单持有人会更倾向于关心保险赔付或给付货币的名义价格.而不是保险赔付或给付货币的实际价值(实际购买力).致使保险保障的实际价值被通胀逐年蚕食而不受关注.
    “货币幻觉”这个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1928年提出的.费雪在1928年出版了名为《货币幻觉》的专著.揭示人们没有意识到通胀而存在货币幻觉的错误.
   欧文·费雪(1867—1947)美国经济学家、数学家、经济计量学的先驱者之一.生于纽约州的少格拉斯.1929年.与J·A·熊彼特、J·丁伯根等发起并成立计量经济学会.1931~1933年任该学会会长.费雪对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在货币理论方面阐明了利率如何决定和物价为何由货币数量来决定.其中尤以贸易方程式(也称做费雪方程式)为当代货币主义者所推崇.
    有货币幻觉的人在工资加倍,物价上涨也加倍,而使其在实际工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仍有富裕了的感觉。
    德国波恩大学的阿敏·法克教授,通过一系列实验,检验了不同薪水和不同物价对人类消费行为的影响。
    18名被试的志愿者,被要求在电脑上执行一系列智力任务来获得他们的“薪水”。
    薪水被分成两个标准,标准较高的薪水比较低的薪水多50%。他们可以在两类目录中选择商品并购买商品。两种目录除一种比另一种便宜50%之外其余相同。
    不管获得的薪水如何,这些志愿者的实际购买能力仍是一样的。但对受试者的大脑扫描发现,在获得高薪想法的刺激下,大脑的奖赏中心更活跃。
    法克教授说:  “这一结论意味着奖赏所引发的大脑的活跃程度通常随收入增加,而且在薪水和物价都增3n50%的时候,奖赏活性明显增加,这显然支持前额叶活性受货币幻觉支配的假设。”
    从直观来看,货币幻觉暗示收入增加是一种价值的肯定,即使物价上涨的幅度与薪水上调幅度相同,而真正的购买力保持不变。经济学家对货币幻觉的这一概念一直表示怀疑,但是,新的行为证据已改变了这一看法。
    一个绝对理性的人是不应该有货币幻觉的,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各种合同以及财务核算均是以货币的名义价格计量的,在持续性、低通胀的环境下,经济人出现只关心货币名义数量而忽视实际价值的货币幻觉是常见的。
    货币幻觉是对通货膨胀风险不知不觉或后知后觉。凯恩斯就认为人们对货币幻觉的免疫是脆弱的,所以他在解释收入分配时假设工人不会谈判工资增长以抵消通胀。费雪和凯恩斯都把货币幻觉称为“天真的信仰”。洋财网是一个主要以美股讨论为核心的美股论坛,论坛关注环球财经市场(尤其是美国股市,欧洲股市,外汇市场等)的变化,是投资者对各种新型金融衍生品的学习研究的好去处。
 
(责任编辑:z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