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周一。发达国股市跟新兴市场强弱悬殊,从金砖四国与G7股市今年来各走各路,足可窥一斑而知全豹。然而,宁买当头起趋势益发明显,却是近期甚至本月的事。 纯看资金流向,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投行年初力唱“大轮动”,深信资金弃债从股势不可挡,但只闻楼梯响,直至美联储5、6月对退市作出暗示明示,债券当股票炒、股票当债券买的投资者,方在债券和高息股价格急挫中尝到切肤之痛,大举撤离债市和高息工具。 第二,单是弃债不足够,必须看到资金真正投入股市,“从股”一说才对得上口;非如此,“大轮动”不可能顺理成章。资金5、6月从定息工具及新兴股债急撤,有目共睹。可是,发达国股市期间同样录得资金净流出,只是规模远不如债市和新兴市场而已。 由此可见,美联储向市场发出退市讯息初期,债市之失不见得便是股市之得;弃债从股势头趋于明显,应从五穷六绝后的7月说起。 散户入场 追踪环球资金流向的EPFR数据显示,紧贴美股走势的交易所买卖基金(ETF),7 月份录得244亿美元资金净流入。统计截止时,上半月尚未结束;那等于说,数据仅覆盖约10个交易日。 屈指一算,7月净流入美股ETF的资金,平均每天超过20亿美元,较今年上半年均值高出接近三倍。互惠基金情况类同,主打美股的产品,最新一周录得175亿美元资金净流入,为2008年6月以来最高。 反观债市,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上周发表的数据显示,过去六周多达750亿美元资金流出债券基金。 机构各自追踪资金流向,数字略有差异,不足为奇。然而,资金7月弃债从股,不论提供统计的是EPFR 、ICI,还是野村证券和美银美林,背后的讯息如出一辙:金融海啸后一直怯于重投股市的散户,在死抱“安全资产”四年多后,于标普500 指数总市值写下15万亿美元纪录、大小盘股各有各炒的此刻,终于按捺不住,蜂拥入市。 散户有一个特性,该买时不买,该离场时却惟恐踏空,不顾一切入市。 华尔街2009年3月见底,迄今约上升1.3倍;在持续四年半的牛市中,股票基金一直出多入少,散户非常淡定,始终不为升市所动。 然而,要么一起忍住,要么抢破头进场,懒理底特律破产后还有多少美国城市步其后尘,哪管科技巨企业绩远逊预期、微软股价出现十三年来最大跌幅,只要有人逢低就吸,股市便易升难跌。 每股盈利未见寸进 资金推动的升市,做空很易被“挟”死。可是,不妨从美股2007年见顶前六个季度(一年半),标普500指数与美企每股盈利(EPS,按过去12个月已公布盈利为准)的对比,看看美股眼前的估值有多高。 从【附图】可见,2007 年美股见顶前,EPS一直稳步上升。由于市场深信华尔街必在盈利增长推动下持续上扬,股价遂走在盈利前头。然而,事实与期望背驰,EPS逐季回落,美股不久后即大跌。 再看过去一年半美股与EPS的对比。从2012年首季起计算的六季,美企EPS呆滞不前,但标普500指数却越走越强,几乎没有片刻停留下来。 事后回望,美股上次爆煲,背后有次按、信贷泡沫、金融海啸作解释;近日美股屡创历史新高,当然不等于会重蹈2007年的覆辙。可是,跟五六年前一样,投资者无不以盈利持续增长、经济势头良好以至信贷环境宽松等因素,支持可能明显偏高的估值水平。 两次牛市不同的是,2007年前的六个季度,美企EPS保持拾级而上的势头,近六季EPS却未见寸进,而近日公布业绩的蓝筹企业,不论销售还是盈利,俱令人失望。从估值角度衡量,目前美股的市况,未必便较2007年令人安心。 金融海啸以来坚持看空的知名空头、Gluskin Sheff首席策略师罗森伯格(David Rosenberg),似乎转了阵营,对美股看法异常乐观;互惠基金和ETF资金流向则清楚显示,散户已迫不及待入市。空头转多、散户进场,不正是股市见顶的两盏明灯吗? 本文版权所有:香港信报财经新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