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镑和美元一样.是全球硬通货。长期以来.英镑在全球具有极高的威望. “母以子贵”.发行
英镑的英格兰银行本身也就代表着繁荣和力量。可是俗话说“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在貌似强大无比背
后.就被索罗斯一眼看出了漏洞。于是.索罗斯准备给英镑一点颜色瞧瞧.动摇动摇这根在西方国家眼里
坚强无比的金融支柱。
1991年2月9日.第46届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经过两天辩论.会议通
过并草簦了《欧洲联盟条约》 (包括《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史称《马斯特
里赫特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欧洲共同体在经济、政治、外交、安全等方面朝着同一个方向发
展.一体化步伐在进一步加快。
根据该条约设想.当时参加这次会议的12个欧洲共同体联盟国.将在2000年前建立欧洲中央银行
和单一货币。而事实上.从l987年开始大多数欧洲货币就已经稳定在德国马克上了。建立单一货币是大势
所趋.但这种做法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因为毕竟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要把各国货币硬性统一到某种货币
上来.必定会“有人欢喜有人忧”。
以英镑为例.当时的英镑汇率为l英镑兑2.95马克.应该是很高的水平了。索罗斯认为.欧洲I共同
体联盟建立后.各成员国必须保持同一水平的汇率;如果汇率多样化.容易招致国际游资的冲击。而当时
的英国经济正在衰退中.英镑以后要想长期保持这样的高汇率基本上不可能;换句话说就是.长期来看英
镑必然要贬值。当然.这种情形不仅反映在英镑上.同样也反映在意大利里拉、法国法郎上。也就是说.
长期来看英国政府一定会被迫退出这种牵强附会的货币汇率机制.否则成本太高。
看准了这一点.索罗斯开始行动了。索罗斯想.凭他的崇高信誉.用lO亿美元作为抵押能借到l 00
亿美元资金用于炒作。如果他大量抛售英镑.造成英镑贬值预期.必定会弓I发英国股市震荡.连带影响到
其他国家汇率发生变动.在这种天下大乱之际.他正可以乱中取胜大捞一把。
后来的事情经过正像他设想的那样进行。索罗斯在狙击英镑的战役中.一共抛售了70亿美元英
镑.他用这些钱购买了60亿美元的德国马克.以及5亿美元的英国股票、少量的法国法郎。并且.正是索罗
斯的这种大量抛售英镑.形成了市场对英镑的长期贬值预期.他从这种卖空中获利l o亿美元。
由于索罗斯大量买入德国马克.这就使得市场形成了对德国马克的看涨预期。这种看涨预期对德
国股票是不利的.可是对德国的债券投资却是有益的.所以这时候他开始长期投资德国债券市场。当然.
不仅是德国债券市场.还包括法国债券市场。
容易看出.索罗斯把原来自己手中的英国英镑换成德国马克.这一漂亮转身不仅已经让他获得10
亿美元的现实收入.而且还使得他手中拥有的德国马克成为一种非常坚挺的货币.索罗斯在这其中获益匪
浅。
因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I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不约而同地开始了一场金融“大跃进”运
动.纷纷加快金融自由化步伐.希望以此来驱动经济快速增长。可是这些国家忽略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
那就是它们在过去几十年中主要是依靠外延投入来推动经济发展的;现在要想通过金融开放与世界发达国
家相抗衡.很容易被外力所打垮。
正如索罗斯2010年7月2日在《广州日报》发表题为“假如德国退出欧元区”的文章中所说.现在
回过头来看.这正是当初欧元启动之初就存在的一个漏洞。因为当初在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建立货币联
盟(欧洲中央银行)时.并没有建立政治联盟(中央财政部)。这样一来就留下一个先天性缺陷:当涉及
各国主权信用时.欧元区各成员国必定会各自为战.各打各的小算盘。
例如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希腊出现主权债务时.欧盟当局的反应就因为各成员国分歧太大而过
于迟缓.主要是其中的德国对通货膨胀过于敏感.不愿意承担改变的风险。而这也难怪.因为德国在20世
纪中曾经有过两次价格失控的惨痛经历.不会轻易就好了伤疤忘了疼。
可是这样一来.尽管法国和其他国家的意见都很一致.在最终推出救援方案时也会费力得多;甚
至弄得不好.完全有可能把整个欧洲也拉下水.所以其他国家纷纷指责德国。
可是这时候的德国其实也很冤枉:一方面.德国具有最高的国家信用.自然不想因为希腊危机让
自己蒙羞.它依然想追求坚挺的货币和财政预算平衡;另一方面.它的这种具有通货紧缩效应的政策会自
觉不自觉地强加于欧元区其他国家.让别人难堪。
更要命的是.这时候的德国本来还有一种选择.那就是退出欧盟.可是这样一来.德国马克必将
会一路飙升.导致欧元直线下跌.从而因为货币快速升值大大削弱竞争力.其政治风险不可估量.所以它
也有点不敢。
从索罗斯的这篇回顾文章中可以看出.索罗斯可谓旁观者清。他根据自己过去对全球政治经济时
局的观察发现.当时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正在到来。事后证明.他的这一判断非常正确.也由此在索罗
斯身上造就了一系列神话故事.铸成了他投资事业的最高峰。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