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有一个常用概念叫“小数法则”,它是一种建立在经验之上的心理偏差。当一个人相
信了小数法则,就难以相信大数法则。
特韦斯基曾向一位统计学教授这样请教:
有两家医院,在较大的医院每天都有了O个婴儿出生,较小的医院每天有20个婴儿出生。众所周
知,生男生女的概率为50%。但是,每天的精确比例都在浮动,有时高于50%,有时低于50%。
在一年的时间中,每个医院都记录了超过60%的新生儿是男孩的日子,你认为哪个医院有更多这
样的日子?
我们知道,大数法则需要很大的样本数才能发挥作用,基数越大,就越稳定。随着样本的增大,
随机变量对平均数的偏离是不断下降的。所以,大医院更稳定。这一基本的统计概念显然与人们的直觉是
不符的。
这位统计学教授果然钻进了圈套,他认为较大的医院有更多超过60%的新生儿是男孩的日子。
一个整天向学生灌输大数法则的教授,自己居然不相信大数法则!
致命的自负
1987年美国股灾后《非理性繁荣》的作者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做问卷调查问及“你当
天就知道会发生反弹吗?”
罗伯特·希勒(Robert J.Shi l l er),耶鲁大学Cowl es经济学研究基地,斯坦利·里索(Stanl ey
B.Resor)经济学教授。l972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助理
研究员、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Seienees)院士、计量经济学会
(Econometri csoc i ety)会员、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学术顾问小组成员。
没有参与的交易者有28%做肯定回答,参与的人则有50%回答“是”。
希勒又接着问: “如果是的话,你是如何知道的?”
多数人回答“凭直觉”、“历史证据与常识”等。
这种事后聪明会使投资者不重视对行为的反省。由此也可看出人们常会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
冯·克利在给哈耶克《致命的自负》一书的序中写道:自启蒙时代以来,人类在自然科学和技术
的运用上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哈耶克从这种进步中却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潜在危险,即每个科学领
域所取得的成就,都在对人类的自由不断形成一种威胁,这是因为它加强了人类在判断自己的理性控制能
力上的一种幻觉,即他所说的“致命的自负”。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