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的投资及研究生涯中,笔者拜访过大小不下一二百家这类缺乏成交及不为市场留
意的剩股,有的可能囡业绩增长而有幸短暂脱离剩股行业(通常都是只可维持一两年,业绩一
倒退又打回原形),但大部分包括很多基本因素不俗的公司始终都无人垂青。笔者归纳有以下
数点原因:1.管理被动缺乏公关活动或不愿投放资源在投资者关系。笔者认识过最主动的管理
层(某公司首席财务官)在高峰时花差不多一半的工作时间做路演推广。一个电话或电邮查询,
他就不辞劳苦立刻由老远的九龙工业区跑到中环登门拜访,对大小基金和证券商都一视同仁;
2.业绩缺乏稳定性或派息欠奉。剩股业绩通常都很飘忽,行业周期上扬时就赚钱,反之不是盈
利大幅倒退就是亏损。长线基金一般都不喜欢这类缺乏增长持续性的公司,所以就算它们某年
赚大钱,但市盈率仍旧可能非常低迷。另外有一类资产估值有大折让的公司(通常是三四线的
香港地产股),它们经常以保留现金作发展为理由不愿派息,就算愿意派息,派息比率都偏低
(通常l 5%都不到)。这类股票估值一般对资产值都有平均60%~80%的折让;三、金玉其外,败
絮其中。很多估值便宜吸引的剩股继续廉直,因为基金投资者知道公司有管治问题或者质疑其
财务真确性,所以敬而远之。前者一般是大股东有欺骗或误导投资者的往绩,最常见的是管理
把前景夸大,吸引基金投资。财技了得的屡屡在股市高峰或业绩见顶时趁高位减持或配股,之
后业绩立刻走样无以为继,然后在股市低潮或股价低残时作大折让供股增持甚至私有化。
假若大股东素有榨取小股东利益或其他不良声誉(大花筒例如报销公司开支作私人享
乐,娱乐版新闻多多,不务正业,高价收购资产,关联交易等等),这些剩股基金通常都会避
之则吉,所以估值很难作大翻身。现在坊间很多所谓股神和专家都喜欢在媒体上推介这类表面
超值但内里有管治问题或财务有水分的小型股。单凭年报上的表面数字去判断估值便宜而作出
投资建议是一个笸险的决定。
基金拣股有如选美求爱
股票和男女关系最相似的地方是大多数上市公司都希望被基金追求及持有,但只有少
数的蓝筹股,高增长股和高管理质素公司会被长线基金挑选中。有很多由小型股成长为中大型
的基金爱股其实也经历和基金约会恋爱一段长时间,建立互信关系后才能成为其投资组合中的
一部分。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