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
(2011年9月29日)
金融市场正在把世界拖向另一次大萧条,其政治后果是难以估量的。各国政府,尤其是欧Jtl各国政府,已经失去
了对局势的掌控。它们需要重新掌控局势,而且现在就需要行动起来。
为此需要采取三项大胆举措。首先,欧元区各国政府必须在原则上同意为欧元区设立一个共同的财政部。其次,
必须把欧元区主要银行置于欧Jtl央行监管之下,以此实现临时的担保和永久的资本重组。按照欧Jtl央行的指示,这些银行
需要维持信贷额度和未偿贷款水平,同时密切关注自身账户承担的风险。第三,欧Jtl央行应让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家以非
常低的成本在限额内暂时为本国债务再融资。这些措施可以安抚市场情绪,并给欧洲留出时间来制定增长战略,没有这个
战略,债务问题就得不到解决。
接下来谈谈具体怎么做。既然欧元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缔结建立共同的财政部所需要的条约,那么在此期间欧元
区国家不得不先让欧Jtl央行填补这个空缺。欧Jtl金融稳定基金仍在成形过程中。但以它目前的形式来看,新的共同财政部
只能充当资金来源,而如何使用这些资金就是各成员国面临的问题。这需要各国政府联合成立一个新的政府问机构,由它
促成欧Jtl金融稳定基金与欧Jtl央行合作。这必须得到德国议会授权,或许还需要得到其他国家立法机构的授权。
迫在眉睫的任务是建立防范机制,防止希腊式的违约现象传染给其他国家。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银行和国债很
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它们都需要得到保护。这两项保护任务可按照下列方式完成。
欧Jtl金融稳定基金的主要用途应该是为银行提供担保并对其进行资本重组。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银行必须和欧Jtl金
融稳定基金鉴订一项协议,只要担保生效,这些银行就必须遵守欧Jtl央行的指示。拒绝遵守指示的银行将不会获得担保。
之后,欧Jtl央行要指示这些银行维持信贷额度和贷款组合,同时监控各自账户中的风险。这些安排会防止集中去杠杆化,
而集中去杠杆化正是这场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完成资本重组也就消除了去杠杆化的动机,之后才能取消全面担保。
为了缓解意大利等国政府债券承受的压力,欧Jtl央行要下调其折现率。之后,它要鼓励有关国家完全通过发行短
期国库券获得融资,并鼓励银行购买这些国库券。银行可能会拿着这些国库券到欧洲央行进行再折现,但只要持有国库券
带来的收益高于持有现金带来的收益,银行就不会再贴现。这种方法可以让意大利以及其他国家在这次危机中每年再融资
1%左右。但同时应该对这些出问题的国家施加严格的纪律约束,如果它们的行为超越了既定的协议,这项安排将被撤销。
欧洲央行和欧洲金融稳定基金都不可以从市场上买入这些国家发行的这类债券,让市场自主调节债券的风险溢价。当风险
溢价回归正常水平之后,有关国家将开始发行期限更长的债券。
这些措施将允许希腊在不引发全球衰退的前提下违约,这并不意味着希腊会被迫违约。如果希腊满足了相关目
标,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就会承保一场“自愿的”债务重组,即面值1欧元折价50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会留下足够资金用
于对欧洲银行进行担保和资本重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负责希腊银行的资本重组。在这样的情况下,希腊的形势如何变
化就取决于希腊自身了。
我相信这些措施将消除引发危机的两个源头,结束这场危机中最严重的阶段,并让市场相信较长期的解决方案指
日可待。较长期的解决方案比较复杂,因为欧洲央行实行的制度没有给财政刺激留下任何空间,而如果没有实现经济增
长,债务问题就无法解决。如何为欧元区制定可行的财政规则将由各国在谈判中解决。
目前,欧盟内部正在讨论的还有许多其他提议。其中,大多数都试图把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变成一个银行或保险公
司,或者采用一个具有特殊目的的工具,最终目的都是试图让这个基金杠杆化。尽管几乎所有的方案都会让市场得到暂时
缓解,但是如果造成失望,就会把金融市场逼入绝境。市场可能看穿这些建议的欠缺之处,尤其是当这些方案违反了《里
斯本条约》第l23条的精神时。我的方案符合该条款。尽管这么说,一定程度的杠杆化可能有利于银行的资本重组。
这里列出的举措并不要求对欧洲金融稳定基金进行杠杆化或者扩大其规模,但更为彻底,因为它将银行置于整个
欧洲的监管之下。这可能会激起银行和各国政府的反对。只有公众的压力才能让这个建议得到落实。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