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或工业的呼声,而是出于政府自身的需求。政府发行赏币的行为与其说是满足需求,还 
	不如说是创造需求。这就好像授予消费者特权,在任何需要钱的时候,自己制造钱。 
	    如果政府控制了赏币发行,其赏币的发行量必须是固定不变的,或者必须根据 
	立法授权或在行政管理llr]ll控制下对赏币发行量做出改变。如果赏币的发行量一成不 
	变,赏币数量在流通领域将无法发挥其作用。当市场上没有贷款的需求时,流通领域的 
	赏币将过剩j但是对赏币需求很大的情况下,流通领域中的赏币就会相应出现短缺。如 
	果赏币的发行量只能由立法授权改变,那么变更发行量的措施将被延迟。由于缺乏应对 
	相应状况的规定,行动的时训哿被延误。如剽哿赏币发行量改由行政管理llr]决定,这 
	就等同于给国家这一分支机构授予了不适当的权力,使得行政管理llr]可能滥用更改赏 
	币发行量的权力.并且不同的行政llr]会依据他们自己对金融的不同观点.制定不同的 
	更改办法。无论是立i去llr]或是行政llr]管理赏币制度,不管他们是多么的有能力、多 
	么的廉洁.但是立法和行政llr]ll没有和国家的各种商业利益有直接接触.而直接接触 
	却正是做出明智决定不可或缺的。很明显,能够最大程度上自行运转的制度才是最好的 
	制度,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消除政治方面的讨论对赏币管理的影响。 
	    当一国政府对用金属赏币赎回纸币做出相应规定时,会出现另一种反对意见, 
	即政府必须保持足够的金属储备,以满足所有将纸币兑换成金属赏币的要求。在整个商 
	业界里,人们对金属赏币储备的关注最为密切。金属赏币储备被看作是衡量信贷是否稳 
	定以厦商业环境是否健康的晴雨表。当金属赏币储量减少,负责用金属赏币赎回纸币的 
	银行机构,会立即采取措施,通过提高贴现率来控制金属赏币的流出。美国财政部还没 
	有这种控制黄金供廊的方法。美国财政部不能控制贴现率。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 
	下,美国财政部必须满足那些前来将纸币兑换成金属赏币的人的需求,虽然这些人可能 
	发现,与维护财政部的信誉相比,诋毁财政部的信誉会给他们带去更多的受益。显然, 
	其他国家早已放弃这一危险的实验.这不是没有原因的。他们有能力扩张和收缩赏币的 
	供应量,从而满足国家不同时期的紧急需要,他们有更奏效的办法控制金属赏币供应, 
	这些强有力的原因正好说明了为什么奠国和法国在随后的时间里比我们美国更加远离突 
	发危机。 
	    在这里,本书不想建议一个新的制度以取代美国现行的制度。然而,在经过非 
	常认真的思考之后,笔者对两种相互矛盾的理论做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简要概述。 
	    首先,“赏币理论”的大意是:钱不应该由银行发行,除非发行的纸币只是实 
	际黄金储备的替代品而已。在1844年奠国政府通过法案对奠格兰银行的赏币发行量做 
	出规定时.这一理论十分盛行。 
	    第二,“银行业理论”的大意是:钱的发行可以超过黄金的储备,只要确保一 
	旦人们兑换发行的赏币,就用黄金赎回。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