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美股学堂 > 学习1 >

从长链条中捕捉机会

时间:2016-11-16 07:09来源:未知 作者:zhi
    索罗斯从来不相信市场的有效性,相反却认为,市场链条越长其中的漏洞就越多、越容易被逮住投资机会。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他看来,每个人的认识都是有缺陷的或者是受到歪曲的。鉴于这一点,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观察和认识也是片面的,有点像通过哈哈镜看到的东西一样。所以,他总是对那些信奉市场有效性的人付之一笑,对那些根据有效市场理论来预测市场走势的人更是不屑一顾。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他自己创设的名为“量子基金”的对冲基金上看出来。
    比较典型的是,索罗斯l999年做空网络股,2000年又做多网络股,2003年开始大量投资次贷资产,2008年做空美国金融股,等等,都让人感到捉摸不定,但最终又不得不佩服他的成功之处。因为市场流行观点总认为“市场是有效的”、  “市场永远是正确的”.这就难怪别人看不懂索罗斯的许多操作手法了。
    初看起来他的这种观点好像有点“怀疑一切”.但有道是“不怀疑不能见真理”。通过这种去伪存真.他比别人发现到了更多市场趋势变幻的蛛丝马迹.甚至可以说这是他精准判断市场的一个重要基础。
    例如.无论1987年的大股灾、l992年的英镑危机还是l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实际上都是索罗斯事先找到规则漏洞和目标对象的缺陷后.精心布局“海陆空”立体作战.从而取得战果的。
    由于索罗斯在全球拥有众多追随者.所以只要他一开口就会有巨额游资跟风涌入.最终以群鳄方式共同吞噬这些“有裂缝的鸡蛋”。即使索罗斯2000年已经宣布金盆洗手后.这种局面也没受到多大影响。
    以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看.究其原因多种多样.但在索罗斯看来.金融衍生产品过多以至于掩盖了巨大的银行风险是其中之一。索罗斯认为.只要认清其中存在的问题.就可以在提高获利方面大有裨益。
    金融衍生产品多种多样.并不是轻而易举能说得清的。简单地说.传统的做法是.银行放贷出去后就会把贷款记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但与此同时.也会把相应的信用风险留在银行内部。这种信用风险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坏账损失”及其“可能性”——如果已经发生坏账.当然就形成了实实在在的“坏账损失”;如果这种坏账还没有发生.只是一种可能(理论上讲任何放贷行为都是有可能产生坏账损失的).会计上叫“或有损失”.即或者可能会发生损失.或者可能不发生损失。
    而现在在金融衍生产品中就有一种产品.专I'1对这些已经形成坏账或者形成坏账可能性较大的损失进行豪华包装.然后在市场上对外公开出售。这就是爆发次贷危机中的“次贷”(质量不高、收回风险较大的贷款)。
    这样做的实质.就是把本来留在银行内部的坏账损失及其可能.从银行分离出来.留给中介机构。而这些中介机构把这些“次贷”包装一番后重新在市场上销售给对冲基金、保险公司等.又变成一种冠冕堂皇的“证券”。看得出.这实际上相当于“以次充好”或者干脆叫“废物利用”。
    可是这样做的结果呢.就使得提供这些“次贷”的银行机构轻而易举地就魔术般地消除了账面上原有的抵押贷款资产.变得轻装上阵起来。
    表面上看.这是一种皆大欢喜的金融炼金术——想买房的穷人只要付出很少的首付款甚至零首付.就能从银行得到房屋贷款、住上新房;贷款银行不用担心会造成坏账损失.因为这部分抵押贷款资产已经出售给了中介公司.自己已经提前回笼了资金.获利是明摆着的;中介公司不用提供贷款、不用承担风险.就可以两头赚取服务费;而由这种抵押贷款派生出来的各种五彩缤纷的金融衍生产品.又能很好地满足市场上各种有投资需求的人的爱好和需要.给他们提供一种生财之道。
    这个市场规模有多大?2008年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测算是:当时美国市场上的次贷总额约为1.5万亿美元.在此基础上发行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佃s)规模约为2万亿美元.从中衍生出来的担保债务证券(CDO)约为l万多亿美元.信贷违约掉期(CDS)约为几十万亿美元。
    换个角度看.在上述皆大欢喜的背后有一个实质性的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原来银行放贷出去后形成的信用风险并没有消失.最多只是从银行内部转移到了外部。也就是说.这种信用风险仍然在社会上飘荡.随时可能把风险变为现实。
    就好比这两年我国冒出的“地沟油”问题。餐饮企业的废水废渣流入阴沟.变成地沟水.构成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而现在被不法分子从中提炼出“地沟油”流向餐桌.实际上这不但没有解决原来的污染问题.相反还形成了新的污染.进一步危害食客身体健康。
    回过头来看.金融衍生产品的目的本来是为了分散风险.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效率。可是如果一旦这些衍生产品眼花缭乱到让人看不懂的地步.就恰好说明其中蕴涵着的巨大风险已经被人所忽略。这
种虚拟经济泡沫越吹越大,一旦脱离实体经济支撑,就会彻底变成投机经济。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市场上原来只有l元钱的金融资产(贷款额度),最后在市场上流通的各种金融衍生产品规模加起来高达十几元、几十元甚至上百元,实际上也就意味着金融风险被急剧放大了十几倍几十倍。
    这时候如果金融监管跟不上(实际上很难跟得上),这种金融创新就会如脱缰之马,一有外力冲击,很容易产生脱节,从而引发金融危机。从2008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来看,正是如此。
    看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监管可谓严格,但它的监管对象只是商业银行,并不包括投资银行;负责监管投资银行的机构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这也是在2004年经过艰苦谈判后才获得监管权的。在这样的夹缝中,美国国际集团(A16)这样庞大的金融机构可以无忧无虑地进行金融创新,在夹缝中生存和发展,并最终失去控制。
    在我国读者看来,这种完全相信市场能够自行调节经济的“新自由主义”实在很可笑,可是这却是过去几十年来世界通行的经济理论。索罗斯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
    例如,自从20世纪了O年代这种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完全不干预主义”对西方国家的经济滞胀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后,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任期为1981年至l989年)大为赞赏,这种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干预的经济政策,一度被称为“里根主义”。
    但屡屡从政府放任市场自由流动中得到攻击机会甜头的索罗斯,却非常蔑视这种说法。索罗斯在接受法国《世界报》采访时说: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是我所说的市场匣教旨主义这一放任市场和让其自动调节理论的结果。危机并非因为一些外来因素,也不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是体制给自己造成了损失。它发生了内破裂。
    就好比说,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为了配合欧洲共同体内部的联系汇率制度,把英镑汇率人为固定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必然会引发国际游资的高度关注,最终发生灾难一样。
    在这些国际游资中.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是最先发难的.它在市场上大规模抛售英镑买入德国马克。这时候的英镑汇率不是高吗?抛售英镑肯定是有利可图的;而转手之间买入价格较低的马克.又不吃亏.索罗斯可谓是两头占便宜。
    大规模抛售英镑.给市场的信号是“英镑正在贬值.将来会继续贬值”。为了消除这种贬值预期.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不得不针锋相对:买入英镑、卖出德国马克.同时辅之以提高利率等措施。
    可是这种种努力仍然没有斗过量子基金的攻击.最终不得不退出欧洲货币汇率体系.采取自由浮动汇率.在短短一个月内英镑汇率就下跌20%。最多的时候.量子基金一天就从中获利XO亿美元.声名大振。
    类似情形同样发生在量子基金在此后不久攻击意大利货币里拉中。
    关于这些.本书后面有更详细的描述。所有这些都表明.量子基金在索罗斯手里已经被玩得炉火纯青.成为打击一国货币的有力武器。而这种破坏作用.又正是各国政府防备有加的.这为索罗斯增添了不少骂名。
    可是这能怪索罗斯吗?如果换了别人看到这样的机会.也同样会这样乘虚而入的。只是索罗斯在长长的市场链条中更清楚地看到了漏洞.并且又具备攻击这种漏洞的实力.所以才最先发难的。
    这样的市场漏洞不仅过去有.以后还会不断出现。所以.诅咒和谩骂索罗斯根本无济于事.重要的是堵塞漏洞.所谓“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可是要做到这一点又谈何容易?所以索罗斯们永远不愁没机会。
    例如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掀起了一股“太太炒汇热”.并且越来越疯狂。在过去.日本交易界和投资界都由男性把持.成千上万的日本家庭主妇投入网络外汇市场交易后.这些男性嘲笑她们为“穿和服的渡边太太”。可是千万别小看这群“和服炒家”的力量.  “蚂蚁扛泰山”可以在市场上形成呼风唤雨的力量。索罗斯甚至认为.2007年2月全球股市一天蒸发6000多亿美元市值.就是由这群“和服
炒家”实施的;直到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包括她们在内的整个日本私人网络外汇交易额日均高达9l亿美元,占全球外汇交易量的五分之一!
那么,日本政府是怎样来“扎紧篱笆墙”的呢?从2010年8月起,日本将散户交易者保证金杠杆比例限制在50倍以内,201 1年又进一步收缩N25倍以内。这种防止市场链条进一步延长的做法,受到索罗斯的好评。洋财网的专业团队给投资者提供即时的讯息和专业的市场评论、每周的交易数据公告、美股交易员培训、美股开户等,为投资者确保股市投资受益。
(责任编辑:z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