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美股学堂 > 学习1 >

个性买股

时间:2016-07-25 12:06来源:未知 作者:zhi
    个性l.买成长股需要自己拿主意
    如果你恰好在某个时候有了一定的积蓄,想要在股市蓬勃兴旺之时分得一杯羹,但总有“瞳行”的朋友说现在风险太大不适合大举介入股市。眼看着周围的朋友都在赚钱,你不愿承担过分的风险又想分享股市的收益,有没有这样的好事情?
    答案是“有”。最简单的一个方法是——买入具有长期成长价值的“优质”上市公司股,跟上市公司一起分享经济增长的回报。
    在更多的时候,找到优质的成长型上市公司是很容易的,但困难的是在合适的位置买入和持有的期限:即使是我们也能够作出这样的判断——麦当劳公司的生意蒸蒸日上,即使是两次三番的涨价后,它们的客源仍不见一丝减少,但这家公司也有不适合投资的时候,比如在1972年,麦当劳在美国的股价被抬高至fjs0倍市盈率,然后麦当劳承认它们的盈利无法达到如此之高的预期,于是股价从了5美元狂跌至25美元,市盈率变为l3倍。麦当劳一直是一家成长型企业,但投资这样的企业时还是要看市盈率如何。投资成长股必须要做这样的判断:
    1.这家公司未来要取得多高的盈利才能支持今天的股价?你需要判断在下一个年度报告中,实现这样的目标是否有困难。
    2.这家公司的市盈率是多少?同行业的标准是多少?你能否接受这个数据取决于它在同业中能否取得适合的盈利。
    3.这家公司的发展前景由什么决定?不要轻信口头上的承诺,而是要想办法证实。
    至于如何才能作出正确判断的方法,  “学业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与个人投资者有限的投研能力相比,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机构要资金有资金、要人力有人力,数据库强大加之理论和实践水平高深,有这样的人出谋献策,实在无须自己大浪淘沙辛苦选股,而且专业人士更客观更冷静;而“个人”派的观点同样有理有据:专业机构一共也就几十个人几十杆枪,要照顾几千只股实在需要花费一番工夫,每个板块分析一番然后再逐一调研,投资者等得了市场也不等呀,与其等他们找到价值洼地再一拥而上,不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事实上,两种方法都有优劣,挑选专家和挑选成长股的前期工作同样细致而复杂,但到后期会有很大不同,关键在于投资者愿意成为哪一种成长股发现者。
    虽然是自己拿主意,但专家的意见有时候也有一些参考价值,你可以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个建议是,不妨效法基金经理的决策,参考表现优异的基金是如何选股的。我们可以从公开信息中和基金的定期报告中得到选股思路、各阶段的分析和最后的决策,这将有助于缩小备选范围。
    第二个建议是,如果你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研究基金或者是基金经理身上,也可以趁此机会选择一只成长型基金,通过专业化管理来得到成长股。当然,他确实要像自己说的那样坚持投资于成长股,而不是在sT上涨时卖掉曾信誓旦旦看好的公司。
    如果你确实不想从通过投资来证明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对重要事件的全盘把握,真的只想取得稳定收益的话,我们并不建议你卖掉所有基金,自己选股。对于资金规模有限和希望不花费多少时间的人来说,选择一只有业绩证明的基金和选择成长股带来的收益相当。而且,不论是哪一种选股方式,配置投资组合都十分重要,基金天然拥有了这种优势。而且,基金通常会对上市公司进行调研,与管理层面访,因此得到的有价值信息要远远高于个人所能做的。尽管在多数报告中,用词都是含蓄而无明显指向性的,但敏感的投资者往往能从中发现不寻常的意味,从而避开风险。
    听从专家的建议买股票或是由专业人士代为理财的另一大好处是,回避了投资者由于冲动和不理性带来的投资失误。这就像是目前流行的电视节目一样,摩登女郎在换季时出门购物最好带一位有时尚品位的男性人士,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同时提供男性视角、专业建议,扼杀女性购物冲动和店员无休止的夸赞和吹耳边风。投资界的专业人士作用也一样,帮你克服对价格变化的过度敏感,在需要时予以专业指导和翔实的数据分析,为你配置一个更好的投资组合。当然,这位人士需要出于职业素养为你提供服务而不是时刻思考从你那里拿到多少佣金。
    电视里上来就推荐股票,并声称过往的投资只有胜利没有失败,永远跑得赢大盘,最后让你打电话交会费并答应给你内幕消息的人千万不要相信。如同林奇建议的那样,业余投资者只要动用3%的智力,所选股票的投资回报率就会超过华尔街的平均业绩水平。如果你不准备用这3%去判断股票,至少把它放在判断专业人士的水平上,看他究竟是靠分析得出结论还是凭运气。
  专家建议的优势主要有:
  1.省时省力,免除层层剥茧抽丝的辛苦,不必辛苦收集上市公司资料,直接锁定目标。
  2.按时得到专业报告和详细的分析,不必担心自己是否分析失误。
  3.信息更权威,意见更客观。
  专家建议的劣势主要有:
  1.差异性不大,目标相对集中可能会使个股波动性加大并化解掉一部分收益。
  2.基金报告一季度一发,完全听机构的建议可能会错失好的买点或卖点。
  个性2.怎样投资定向增发概念股
    定向增发已成为当前市场最主要的融资手段。与此同时,定向增发概念股也成为市场上最为炙手可热的题材之一。无论是在机构投资者的策略报告中,还是散户口耳相传的最为热门的“消息”中,  “定向增发”都是频频出现的字眼儿。
    一旦某只个股出现与定向增发相关的风吹草动,其股价往往会一飞冲天。曾经创造了连续42个涨停神话的*ST金泰,其辉煌正是从一纸公司拟定向增发的公告开始。当然,*ST金泰并不是唯一的神话缔造者。仅从近期来看,公用科技、中国远洋、上电股份等多只个股,均曾受益于定向增发概念而持续涨停。
    必须承认的是,定向增发概念股光环加身有其合理性。
    首先,定向增发极有可能给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上市公司往往会通过向特定对象增发股份来收购其所持有的资产,而该特定对象多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其他关联方。这不仅能有效解决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关联方的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问题,而且通过引入优质资产能够改善公司的基本面。同时,集团公司整体上市还能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东方电机、上海汽车、天津港、葛洲坝等都是这方面的成功典范。
    其次,定向增发有利于引进战略投资者,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部分上市公司主要以与公司业务相关或互补且持有期比较长的战略投资者作为特定对象增发股份,这不仅为公司带来了丰富的资金,更重要的是获得其战略合作者所带来的管理经验、先进的技术以及广阔的市场渠道。
    不过,尽管定向增发往往意味着公司美丽的远景,但普通投资者参与这一题材时仍需有足够的理性。
    首先,关注一组统计数据,有媒体此前通过阶段比较发现,定向增发概念股的股价大幅上涨时期主要集中于定向增发从预案出台至获准日之前,平均涨幅可达98.8%;而股价上涨幅度最大阶段则又集中于股东大会公告日至获准日阶段,平均涨幅为38.1%。有市场人士表示,许多公司拟定向增发的消息传出后,其股价可观的涨幅正是许多中小投资者迅速盲目跟进的主要诱因,而风险也就在此时埋下了伏笔。既然是定向增发概念股,就存在概念不能实现的风险。一旦方案被否,敏感的股价往往会迅速掉头,那么,那些高位被套的投资者能否经受漫长的等待呢?事实上,随着管理层监管力度的加大,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方案遭遇“红灯”的现象已不在少数。对此,投资者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即使上市公司的增发方案顺利获得通过,投资者仍需甄别自己所投资的那层“光环”是真实的存在还是虚假的泡沫。业内人士指出,上市公司通过增发收购资产的同时,其总股本也在加大,只有所引进的资产的盈利能力大于股本扩张能力,公司的业绩在完成增发后才会出现大幅增长。目前来看,中孚实业、金融街、青岛海尔等通过增发提升了业绩的成功例子固然不少,但也不乏上市公司在通过定向增发实施资产重组时,将有问题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来“忽悠”投资者的可能。此外,由于行业性质不同,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所融进的资金,主要投向于基础建设项目。由于存在建设周期问题,收益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以体现,且股本的扩大,同时也摊薄了上市公司的收益。对于这样的例子,投资者在选择前不仅要学会分析公司的基本面,更要根据自己的投资期限、目的等,进行综合考量。
    个性3.把握经济周期的契机
    有耐心的投资者往往能成为最成功的投资者。长期投资则是这一类人偏爱的投资类型。在股市中进行长期投资,把握市场长期走势是非常必要的。用经济周期的规律来寻找其中的契机无疑是个好方法。
    长期投资往往是成功投资者偏爱的投资类型。在股市的长期投资中如何把握市场走势,掌控买股最佳时机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考虑。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即:复苏期或成长期;通胀期;减缓期;衰退期。
    股市走势:发现经济周期中的规律。在复苏期,政府一般会加息或维持不变;在通胀期,政府一般都会大幅度加息;在减缓期,政府则会减息或维持不变;在衰退期,政府则会大幅度减息。
    在复苏期中,由于整个社会刚刚走出衰退的阴霾,经济还很脆弱,政府不敢大幅度加息。此时,政府加息的幅度通常跟不上公司利润的增长,于是就会出现越加息股市越走强的情形。而在通胀期间,虽然政府扩大了加息的幅度,但因为经济对加息的反应有个滞后效应,即利息的变化不是马上起作用的,通常根据当时经济的强度,会有几个月到一年不等的反应期。此时就可能会出现利息上升、股市同时也走强的现象。
    在减缓期中也有类似的效应,因为经济刚刚经历了通胀期,政府不敢大幅度减息。此时,减息的幅度跟不上公司利润的减缓,于是就会出现越减息股市越走低的情形。而在衰退期间,虽然政府加大了减息的幅度,但由于经济对于减息的滞后效应,导致了利息降低、股市同时也走低的现象。
    不难看出,利率的滞后效应使得股市的走势与经济周期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一致的情形。政府总是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因为它给经济预测和政策实施效果带来许多不利影响。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任职期间就一直致力于经济预测和消除这种利率的滞后效应,以求经济的平稳增长。
    投资布局:经济周期预测先行。当然,股市跟经济周期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在经济最热和最差的时候,股市走势的高低还要看玩家是如何预测经济周期的。在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有成千上万的经济学家在预测经济,他们总是试图在经济开始成长前的一段时间做好股票组合,布好投资阵势。根据经验,这个超前的时间大约是6个月到9个月。可以说,股市通常是一个国家经济超前预报的晴雨表。
    投资者如果了解目前国家在经济周期的哪个阶段,就能取得比市场指数更高的回报率。成功的投资者会尽量去预测市场的重大转折点,当有好几个因素预示市场有重大变化时,他们就会开始展开投资布局。
    在美国,这些预测性因素包括股指中所有公司的利润和、就业率报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1)、总零售额、耐久商品的订单数、美联储会议报告、国内生产总值(GDP)。怎么理解这些因素呢?这就需要投资者平时多多积累,时常关注这方面的消息,由此预测市场就会越来越有感觉。
    买股:适时而动。一般来讲,买股的最好时间是经济衰退期的后期和复苏期的前期,即所谓的长期投资要逆势而非追涨。许多市场经验也表明长期投资要逆势。
    2000年中期,美国科技股泡沫破灭。当时美国的6DP为4.8%,隔夜拆借利率为6.5%。随后,GDP很快就一路下滑至fj200 1年第四季度的0.2%。美联储开始紧追着骤然降温的经济大幅度减息。然而,美联储怎么做都阻挡不了经济的降温之势,它怎么减息,股市怎么跌。标普500从2000年6月的l454点跌到了2003年2月84 1点的最低点,随后开始回升。事实上,美国经济在2002年期间已经开始有所回升了,但美联储为了保住革命果实,让经济能够回升到历史的4%平均水平,因而继续减息Cfje003年。可见,经济衰退期的后期和复苏期的前期是买股的最佳时机。
    尽管很多人认为,我国股市是政策性市场,许多经济分析难以适用。但事实上,经济规律无处不在。无论政策合理与否,经济分析都可以发现投资机会,只是落脚点不同而已。而且,不合理的政策反而使市场中有更多的套利机会。比如人民币被低估就是由于我国政府长期不合理的汇率管制制度而造成的。贸易顺差的飙升、外商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投机资金的如潮涌入都说明人民币被低估了。美国华尔街的业内人士大都认为,赌人民币升值是个风险很小的投资,虽然它并不是无风险套利。
    可见,用经济周期的规律来寻找股市长期投资的机会不失为一个好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耐心的投资者是最好的投资者。当资金充裕时,不要马上跳进市场,而是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先看看目前市场正处在经济周期的哪个阶段,然后再开始选股。通常,最好时机是衰退期的后期和复苏期的前期,其次是复苏期和通胀期的前期。由于股市走势比经济周期要超前一些,所以通胀期的后期应开始抛售股票,此时就不是买股的时机了。洋财网是一个主要以美股讨论为核心的美股论坛,论坛关注环球财经市场(尤其是美国股市,欧洲股市,外汇市场等)的变化,是投资者对各种新型金融衍生品的学习研究的好去处。 (责任编辑:z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