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队伍鱼龙混杂,并不能盲从他们的意见。 比如,升华拜克(600226)是国内最大的锆生产企业,全球90%的氧化锆在中国生产,升华拜克锆系列产品的产能已经达至fj25000吨/年,占全球需求量近25%。2005年,升华拜克锆系列产品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96 18万元,同比大幅增长55.52%,主营业务利润率19.02%,同比增长l.44个百分点。升华拜克董事会认为,2005年锆系列产品的大幅增长是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5.42%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我国锆加工的技术能力还很差,几十年的技术攻关下来,还是只能生产氧化锆,远不具备生产用于棱工业的金属锆。然而,在一些股票分析师的笔下,这家公司锆生产能力和前景被无限夸大。说得最多、叫得最响的是×××机构,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全球能源紧张,对于石油等资源的争夺战在全世界范围内烽烟四起。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国棱电战略从‘适度发展’向‘积极发展’转变,按照中国棱电发展规划,至fj2020年,中国棱电装机容量将达至f]4000万千瓦,今后每年都要开工建设2~3座百万千瓦级的棱电机组,平均每座棱电机组的国产化率至少要达至f]70%以上。至fj2020年我国将再建28座棱电站,新增棱电3000万千瓦。就此而言,对锆合金的需求量就很巨大,这对升华拜克无疑带来业绩的稳定高成长性。”在×××机构的笔下,升华拜克好像具备了生产金属锆的能力,它给投资者放了一颢大大的卫星。 中小投资者对股票分析师胡言乱语已有所了解,他们可能不知道以严谨为执业要求的某些行业研究员同样不可靠。 上港集团整体上市公告前就有消息在股市流传。某证券研究员发布报告称,上港集团整体上市与最新IP0规则中“持续经营三年”的要求不符,需要特批才可能实现近期A股上市。上港集团董秘看到此言很是生气: “胡说八道!”上港集团也马上发布未经特批的整体上市公告。显然,这位研究员未作认真研究就得出与事实不符的结论。 如果从某证券研究员的错误中我们看出的只是行业研究员不够敬业,但下面这位研究员的行为就值得玩味了。 2006年5月1了日,某证券分析师发布了一份有关巢东股份(600318)的调研报告,称巢东股份持99%股东权益的安徽巢东矿业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完全拥有世界级的凹凸棒石矿产资源的探矿权和开采权,该矿资源储量高达1280万吨,在全球优质凹凸棒石储量占比接近l5%。因此,巢东股份所拥有的矿山账面价值近l30亿元,折合每股账面价值近65元。目前股价完全没有反映公司所拥有世界级凹凸棒石优质矿产资源的价值,存在严重低估。未来6~12个月目标价25元,强烈建议“增持”。可是,5月18日,巢东股份就发布公告,称巢东矿业已停严。 有报道说,巢东股份公告后,每天有l0多个散户打电话质问该证券分析师:明明已经停止开采的矿山,为什么你这么卖力捧?该证券分析师称,巢东矿业的探明储量、吨价格、吨成本数据都是巢东股份有关人员提供的,数据显示这是一处非常好的矿产资源,他的估值是依据上市公司提供的预期价格和预期产能做的计算。该证券分析师后来的澄清报告说,巢东矿业只是停止深加工项目,对矿产资源本身价值并无影响。 投资者的质疑还是有道理的,该证券分析师的报告为什么未提示巢东矿业已停产?为什么只根据公司的介绍就盲目地得出结论?这样的结论正确吗? 据有关业内人士说,有些行业研究员浮躁得很,根本不作认真、严谨的调查研究就写报告,甚至配合主力发布虚假报告误导股价。看来,就是行业研究员的话,中小投资者也不能轻易相信。 近年来,对股评的抨击时有所见。股评被抨击的原因,恐怕有两个:一是预测不准;二是技术含量不高。但这两个理由都较为牵强。与形形色色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比,技术指标知识要相对简单一些。但各种定价模型也不能包打天下,数学系的博士生导师未必就是最会赚钱的投资大师。当然,股评发布的频率要高于研究报告。这就大大增加了“犯错”,次数。并且股评即时预测的准确性会被即时检验,而研究报告不作即时预测。但我有时喜欢钻牛角尖,也会在较长时间后验证研究报告的结论。 研究报告同样存在预测错误。2006年春节刚过,就有报刊报道: “权威研究机构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沪市上市公司的整体赢利将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2774元。”而截至5月15日,已公布2005年报的827家沪市上市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是: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2543元,同比增长一3.6 1%。在2005年报公布开始后,权威研究机构的预测不仅比实际高出不少,而且在同比增减问题上,其结论与事实正好相反。3月15日,媒体又报道: “日前完成的一份权威分析报告预测,2005年上证5时旨数成分股,加权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0.33个百分点。”2005年,上证5时旨数成分股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l4.6428%,同比增长0.16个百分点。因此,某些专家的预测错误并非股评的专利。 既然研究报告预测也有错误,那么如何阅读研究报告,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理财时,人们会阅读一些研究报告,读研究报告要养成的习惯是:一是关心其资料价值。如果资料片面甚至有错误,这种研究报告不看也罢。二是关注其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方法各有长短,但是,只用一种模式思考的人,可以得出一些好的结论,却很难得出不同凡响的结论。因此,读研究报告首先要“读”作者。但要切记,预测终归是预测,并不等同于事实。 股价指数的锐不可当,引起投资者对股评和研究报告的兴趣。其实,在2005年末至2006年初,有关机构预测200了年行情时,几乎没有一家说上证综指会走至fj4000点以上。股评和研究报告都是人写的,有主观的因素在起作用。这就像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不过是在现行的会计政策下,通过人的主观判断来实现一样。对研究工作而言,即使资料无懈可击、方法科学合理。预测也只能做到接近即将发生的事实而已。因此,破除对研究报告的迷信,也是成功理财的重要前提。如今美股免开户交易,非美国投资者无需赴美进行美股开户而直接通过配资方的美股帐户查看美股行情进行授权交易。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