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股票市场存在,有关股票的消息就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盈利因素。股票市场的长期发展趋势和价格短期变动,都和各种各样的消息有关。有人说: “信息(包括消息)是一种最重要的、最宝贵的资源。"这话一点不假。在股票市场如果能够率先得到消息,在具体操作过程当中就掌握了主动,这其中的经济价值不可估量。 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除了考虑自己用于股票投资的时间、资金和精力的多少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注意自己所获得的股票市场信息。投资者要分析这些信息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的真实性如何,信息量的大小和价值如何,在此基础上,还要考虑自己对于学习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反应速度如何。所以有人说: “在新世纪,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大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看他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处理能力。" 按照消息来源的规范性划分,股票市场消息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正式消息。这类消息主要是通过正规新闻媒体得到,如来自国务院的有关领导,中国证监会的主席、副主席,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主要领导,中国最著名的几位经济学家等。他们在公开场合的讲话和文章,就表明了管理层对于股票市场的重大政策趋向和官方态度,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例如:梁定邦先生在2000年4、5月份关于A、B股合并的讲话,对此消息敏感的投资者,如果当时买了B股的话,到了2001年3月,不就获得了翻番的利润吗? 第二种是传闻传言。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消息披露的渠道不是公开的。比如,重要部门或者上市公司的领导在非正式场合的讲话所透露出来的消息,这些消息可能涉及到即将出台的政策和法规,上市公司重要的决策动向,对公司或整个股票市场发展趋势的个人看法等。这些消息可能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但仍然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因为这些消息代表着股票市场,尤其是个股价格的未来变动趋势。 第三种是股票市场上的谣言。这些消息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小道消息进行“内部传递"的。这些消息似是而非、飘忽不定,来得快、去得也快。消息内容涉及到整个股票市场,也涉及到某些上市公司或者个股价格变动等,绝大多数谣言都是别有用心的人故意编造的,目的是操纵市场,浑水摸鱼,为股票投机推波助澜。谣言所起的作用是蛊惑人心,对股票市场的正常发展危害极大。 从消息所涉及到的内容区分,消息可以分为宏观消息和微观消息两大类。来自宏观方面的消息主要是左右股票市场的长期变动趋势的消息。有人说,中国股票市场是一个“政策市",这类消息影响面非常大。比如,有关股票发行规模和发行频率的变动、国民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利率政策、国债发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价格政策以及价格变动趋势等。这些消息会对整个股票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绝大多数股票价格的变动都与这些消息相关,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了解有关宏观股市场消息,可以在股票大盘发生重大变动之前确定卖出还是买入,是满仓操作还是全部套现出局。这种操作一旦得到消息的证实,其收益可以说是非常丰厚的。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人事先知道消息,能够在以前几次著名的大变动之前率先逃顶的话,每一次按最保守的估计,也会有30%~50%的价差收益。 另外一类消息是有关上市公司的微观方面的消息。这种消息某种意义上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某种股票的价格变动。比如,国家或者地区对某一企业的优惠政策,上市公司经济指标的变动,企业收购、兼并,资产重组方面的协议、方案或者规划,企业投资方向的变动,重大的人事调整,企业违规行为被查处,企业债务纠纷等。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类消息所起的作用更加直接和明显。比如:当年的四川I制药——现在的全兴股份,l997年8"----"9月,市场传闻全兴酒厂收购四川I制药厂的时候,其股价才6"----"9元。川I长征——现在的托普软件,l997年7~8月份市场传闻托普收购川I长征的时候,其股价才4"----"6元。哪一个不是因为有重大的消息而造成这些股票价格的超常暴涨。当时为什么很多投资者就敢于大胆买进,就是得益于率先得到还处于朦胧状态的消息。很多投资者眼睁睁地看着这些股票不断创造奇迹而不敢下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些投资者心中无底,不知道这只股票到底是庄家拉高出货还是真的有重大的利好消息。凡是率先知道消息的投资者,无不充满信心,一路持有,甚至敢于大胆在高价位上不断买进,最后一个个收益丰厚。不了解消息的,一般绝对不敢去买那种已经大幅上涨的股票,即使手中握有股票的投资者,也往往在连续拉出两三个涨停之后就会套现卖出,根本憋不住,最后才发现自己只吃了一点“老鼠尾巴",而放过了一头“肥牛"。 除了这些真实性的消息之外,股票市场还有一种和谣言混合在一起的虚假消息。这些虚假消息更是庄家盈利的工具。股票市场消息的复杂性来自消息的真假混杂,使投资者很难加以区分。假消息纯属捏造,如同陷阱,谁相信谁倒霉,按照假消息进行操作,实际上就是完全按照错误的方向操作,不赔钱才怪。只有众多的散户投资者操作出现错误,股票市场上的庄家和机构才能赚钱。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制造假消息,是一些人的惯用伎俩。 最近几年,在股票市场制造假消息的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地提高。通过小道消息传播这种虚假消息最安全、最不容易被管理层查处。庄家散布谣言可赚取大把的银子,迷信这种小道消息的投资者后果当然自负。值得注意的是,这几年通过新闻媒介甚至正规的报刊传播虚假消息的情况也有所增加。前几年频繁出现的某些上市公司虚假盈利预测就是其中的一个例证。另外,一些公司还把根本不存在的消息率先在报刊上公布,过一段时间之后,再用道歉的方法,或者以客观环境变化为理由,说明原来的方案已经改变。对这种消息,很多投资者都是防不胜防。例如,某一个上市公司已经负债累累,虽然有6000万元的账面资产,但由于连续亏损,实际上恐-{白e00万元也卖不到。这时候传出资产重组的消息,说一家财大气粗的公司愿意出资8000万元收购这家公司,消息公布之后,这只股票成为黑马,很多人争相购买这只股票。这家公司趁机把所有的廉价筹码套现出局,大赚特赚,这就是早就结好的骗局。那些跟风炒作的投资者又为这家公司进行了一次“无偿捐助"。结果由于这一重组方案根本无法兑现,这家公司最后在报刊上发表公告,表面上沉痛宣告资产重组失败,背地里笑容满面地数钱。这样的事情在股市并不少见,每次出现都会给投资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 此外,任何消息都有一个时效问题。如果不能够及时掌握,消息实际已经失去了价值。上市公司对于信息的披露并不及时,有的重大事情早已发生,这些公司却不露声色,很多知道内幕消息的庄家和机构做完准备之后,这些消息才在市场上公开。目前,管理层对于信息披露的要求日趋严格,对虚假信息的制造者也进行了一些处罚,但是,由于大利所在,股票市场的假消息依然不可能杜绝。同时,还有一个处罚力度和收益之间的比较问题。如果处罚仅仅是通报批评或者不痛不痒的罚款,很多人根本不会在乎。另外,目前对虚假消息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的补偿问题,在法律法规上完全没有体现出来。所以,投资者只有自己小心,股票市场充满着风险,其中的假消息就是最大的风险进入股票市场,肯定要重视收集各种消息,但是不能够迷信消息或者轻易采取“搏消息"的投资方式,这是对消息的基本态度。当消息出现的时候,投资者一定要经过一番仔细的分析,才能做出自己的投资决策。 市场并不是永远都对,有时也会出错,出错的原因在于市场上太多的错误的信息、传闻、消息会干扰股价的正常运行。 在或真或假的消息面前,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呢? (1)最重要的是判断消息的真实情况,假消息造成的股价下跌是最佳的建仓机会。 3月初,一则苏宁电器老总被抓的消息被传得有板有眼,有媒体甚至将其列为头条大肆炒作。之后虽然该新闻被证实是假消息,但股价却明显受到了影响,3月2日,该股股价跳空下跌,最低跌到了47.5元,投资者在恐惧心理的驱使下不顾一切抛售股票。其实,许多投资者此时就犯了错误,因为接下来的短短几天,该股的升幅就超过20%,善于利用市场错误的投资者就能抓住难得的低吸机会。 (2)判断消息的影响程度, “坏消息"常常造成股价的过度反应,导致股价出现超跌。这样的下跌就是对消息过度反应的结果,可能给大家提供了逢低建仓的机会。 (3)判断消息的实质,对公司是致命影响还是一般影响,是否改变了公司的估值。近期伊利股份、三毛派神两家公司的情况非常类似,同样是公司老总被抓,同样造成股价的大幅下跌,但不同的是,伊利股份下跌后很快就能重新企稳并展开持续反弹,至今反弹幅度超过40%。而三毛派神则一蹶不振,原因在于,前者对公司并无破坏行为,即使有问题也是枝节性的问题,并没改变公司的估值;而后者对公司则是致命性的破坏,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利益,造成公司估值的下降,相应地造成股价的下跌。其实,出事之后机构投资者的态度就截然不同:对伊利股份,机构基本上持仓不动;而对三毛派神,各机构几乎不计成本地割肉。这充分说明前者只是小插曲,而后者给公司的影响是伤筋动骨的。 (4)针对消息,还得估算消息对未来业绩的影响程度,从而估算个股的上涨空间。消息最终还得落实到未来的业绩上,我们可以对某种消息量化到对业绩的提升程度。 (5)辨别消息是主流的声音还是“噪音",目前市场的声音太多,各种股票的推荐、建议、质疑声不绝于耳,其中不少是“噪音", “噪音"只会干扰投资者的正常判断,促使人作出错误的决策,投资者若受了“噪音"的干扰,就有可能错过一匹黑马。 如果有确实的、来自正规渠道的好消息,投资者肯定应该坚定不移地买进股票,尽量进行满仓操作,股票市场将会有很大的上涨空间。相反,如果有确实的利空消息,尤其是这些利空消息在正规的新闻媒体上得到披露之后,就应该坚决出货,因为股票市场将会出现长期的下跌。这是对于消息的基本态度。但是,股票市场的复杂性,也决定了股价变动的多样化。股票投资者也可能遇到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出现好消息之后股票价格不上升。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前段时间股价上升在市场上已提前兑现,好消息的出现已不可能再把股价推高,这时应该考虑出货;另一种是整个股票市场处于弱势,利好消息不足以刺激股票上涨,此时则应耐心持股等待。 第二种情况是出现利空消息之后股票价格不下跌。这也有两种可能:一是整个市场处于强,对利空消息通常反应迟钝;.是股价前段时间已经提前下跌,消息出现之后当然可以保持不变或者只有轻度下跌。一个交易日内美股交易员的奋斗,就是要努力把握各类美股行情,为投资者获利。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