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预测股市的走向在短期和中期都是很危险的。我在前面的章节中对此已经有详细的论述。可是,我有时也忍不住对股市作这样和那样的预测,这是我的缺点,不是优点。不过,为了完整展示我的思想历程和矛盾,我把它照登在此,以示忠诚和真实。以下的两篇文章写于2009年上半年。 笔者不慧,l0年来的各种预测正误参半,2009年春节以来跟数百名客户一直坚持讲今明两年(指2009年、201 0年)全球大牛市的可能性。理由如下: 谈任何一个资产的价格贵贱及未来的涨跌,离开了参照系都是没有意义的。沙漠深处的别墅与上海佘山的同样一座别墅不可同日而语。股票的价格(或一家上市公司的价值)离开了对利息水平的判断也是没有意义的。对中国人也好,对外国人也好,股票的最大竞争者永远是银行存款。 存款的利息越高,贷款的利息也会相应较高,故企业的内在价值就会较低,当然股票就会较为便宜。反之,股票就会较贵。企业估值、资产估值或者股票的估值最核心的方法就是DCF(即现金流折现),也就是把该资产直到海枯石烂时所能产生的所有的现金流用某一个利率水平折现到今天的总和。比如一年之后所能产生的l亿元的现金流用10%的年利率折现到今天就等于今天的9 091万元,如果用2%的年利率折现到今天就约等于9 804万元。 所有其他对资产或股票作估值的方法(比如市盈率、市净率等)在根本上都是净现值折现法的变种,或偷懒的方法。 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政府把利率水平降到了不能再低的程度。当然在资产估值中采用的利率(折现率)不是短期利率而是市场预期的中长期利率。减息容易,加息难,根本原因正好是“全球实体经济欠佳,企业利润下滑以及失业率上升”。虽然各国政府不一定进一步减息,而且还有可能加息,但加息的幅度一定十分有限。也就是说,全球利息的绝对水平在未来几年一定很低,这对于资产的估值是一个巨大的利好,这就构成了一个很少见的全球资产价格大/IN]长的极好环境。 请容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我在香港有一套简陋的房子,2009年3月租了出去,租金回报约2.7%。这种回报率在那沸腾的2006年和2007年是无法接受的。可在2009年我仍颇为得意。原因是我在银行的存款几乎没有回报。 再举个例子。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居民储蓄的年息现在都在1%以下,也就是说,如果你把存款单当做一张股票,这张存单的市盈率高达100倍以上,在香港更高达l 000多倍。在这样的大环 境下,股市上20~30倍的市盈率显得十分诱人。实际上,如果我的大牛市理论成立的话,大家在一年之内会发现香港的股票大多在40~50倍的市盈率,原因是股价上升,而每股赢利下降。而这样的市盈率有什么了不起呢?关键的是,我们要理解参照系的下移,即市场对中长期利率水平的预期往下调整。 很多人说,各国政府大印钞票未来必然带来通货膨胀和名义利率的上升。但这些人忽略了货币流通速度减缓以及负债率下降所产生的抵消作用。显然,现在市场不担心未来利率的上升,而这正是资产价格(包括股份)大涨的根本原因。 股市大涨与流动性过剩或者政府印钞票有关系吗?我认为关系不大。流通中的钱从来就很多,否则怎可能在2007年把上证指数推到6 200点,把香港恒生指数推到33 000点?显然,钱从来不缺也并未消逝,只是换了地方和存在的形式而已。只有懒汉才把股市的涨跌归到流动性过剩或缺乏。大家知道,2001~2005年,尽管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货币供应量每年以20%的速度复合增长,但中国的股市持续跌了4年。难道当时流动性缺乏. 还有一种懒汉把股市的涨跌归到公众信心的升跌。这是一种循环论证。可是,为什么信心有升有跌呢?在当前全球利率如此低的情况下,买股票的机会成本太低,股票价格的微涨便足以跑赢银行存款的回报,于是,大家战战兢兢进入股市。张三这样,李四这样,大家一回头,发现股市已经上涨几成。于是大家胆子更大了,也就是说,“信心大增"。说到底,根本的原因还是参照系即预期中的中长期利率水平。 最后再回到我们的工业行业。几乎每一个工厂的生命周期都似乎很短,而且越来越短。在这有限的生命周期里,繁荣期就更短了。当一个工厂倒下时,千万个工厂站了起来。这种前仆后继的悲壮情景,也就意味着中国工业会越来越大,我们的公路和港口会越来越忙,耗电会越来越多。可是聪明的股民们。最好不买带工厂的股票。 错过一些好的投资机会有什么关系,不亏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洋财网的专业团队给投资者提供即时的讯息和专业的市场评论、每周的交易数据公告、美股交易员培训等,为投资者确保股市投资受益。 (责任编辑: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