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来,有效市场理论成为绝大多数投资者所信奉的理论。它深入人心,似乎很少受到质疑。那么,什么是有效市场理论呢? 关于有效市场理论,曾有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一个信奉市场有效理论的教授和他的学生一起经过校园,看到地上躺着一张1 00美元的钞票。学生正准备弯腰去捡拾时,却被教授阻止了。教授对他的学生说:“这张钞票肯定是假的,如果它是真的,早就被人捡走了,哪里还轮得到你啊!” 这位教授的话正确地反映了有效市场理论的观点。有效市场理论认为,有关市场的一切信息都能够正确地反映在股价上,市场是一个有效而完美的系统,投资者的行为是理性的,所以他不可能获得高于市场平均利润的业绩,不可能持续地战胜市场。 这种思想在股市诞生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许多关于经济与投资的理论都建立在这个框架之下。曾有一个倡导有效市场理论的经济学家这样说过:“所有的职业投资家和经理人都应该改行了,他们可以做水电工、希腊文教授,或者去管理公司,这样他们才能真正为这个社会做些贡献。’’ 这种理论认为市场和经济是一个平衡的系统,它们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调整,并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它并不否定供需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力,但认为股市与经济之间最主要的关系是协调。依照有效市场理论的观点,市场是有效的、机械而理智的。而且基于这种观点,经济与股市的关系是非常明了的,投资和数学一样,人们可以利用已知的条件与公式求得答案。 有效市场理论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让人无法信服的一面。不过,相对于较早期的“绝对市场有效理论”,它的后来者对此进行了修正。他们不再认为市场是绝对有效的,而是半有效的。这种理论如今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因为它基本上是符合现状,也是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的。 它一方面承认市场价格的合理性,同时也让我们可以解释那些有悖于真实情况的现象。譬如格雷厄姆就认为,市场的有效性与非理性是伴生共存的,就像是一个间歇性的精神病患者,他在大部分时间里在表面上都显得非常正常,但可能在某些时候,他也会做出违反常理的举动。 如今,华尔街大部分专业投资家都是“半市场有效理论’’的信奉者,他们一方面相信股价与宏观经济环境的联系,一方面也相信自己只要够聪明,再加上那么点儿运气,就一定能够战胜市场,取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他们关注经济景气指数、失业率、存款利率、中东局势等许许多多的问题,因为它们对股价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他们也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关心管理层的人事变动、新产品的销路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一个投资经理人必须关心政治、经济相关的许许多多事件,这也难怪他们总是处在神经高度紧张的状态。 如果说格雷厄姆只是相信市场五分之一的有效性,那巴菲特可能比他走得更远。他说:“如果市场总是有效的,我只会成为一个在大街上拎着铁罐四处游荡的流浪汉。”巴菲特认为,在一个人们相信市场有效性的市场里投资,就好像与某个被告知看牌没有好处的人在一起打桥牌。他公然反对那些基于市场有效理论而得出的研究成果,并在一次演讲中声称,那些金融理论只会帮助大家做出庸凡之事。而与巴菲特投资风格截然不同、以“豪赌”出名的乔治·索罗斯对市场的看法则更直接,他说:“流行的看法认为市场是永远正确的,而我则假设它永远是错误的。’’ 在巴菲特看来,那些信奉市场有效理论的观点,只不过是投资者与学究们的一相情愿罢了。他认为市场本身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系统,它不可能给你所要的答案。市场是一个充满了戏剧化、情绪化、谎言与欺骗的场所,你不能真正明白它的意图,而一旦被它牵着鼻子走,你就可能会被弄得晕头转向,失去自己的判断力。 巴菲特并不认为市场是理性与有效的。不要将市场看做是你的主人,也不要把它当成你的向导。相反,你应当时时提防市场的陷阱,避免落入它的圈套中。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股价一路上扬、市场一片向好之时,巴菲特却常常找不到要买的股票的原因吧1 1989年,美国股市曾经有过一次大狂飙的行情,当时市场被一种乐观的情绪所包闱,人们认为只要买了股票就一定能赚钱。不过,巴菲特却从中看出了危机所在,他说:“我们无从知道这种暴涨的行情还要持续多久,我们也不知道有什么东西能够改变政府、股票卖出者与买入者的态度,正是他们在共同推动股市升温。但我们知道,当别人处理他们的事务越不审慎之时,我们更应当小心谨慎地处理好我们的事务。" 市场并非总是有效,尤其是股价短期内的变化常常与企业的真实情况相悖。巴菲特是不相信市场的有效性的,他认为,我们唯一能够预测到的是:投资者的贪婪或愚蠢,而这些念头导致的结果却是不可预测的。 巴菲特建议投资要与市场保持距离,否则你可能在它的影响下作出让自己后悔的决定。不要试图弄清市场到底在做什么,你只需弄清你的行业并保持全神贯注就行了。他说:“我对于市场从来都没有什么想法,凶为对它寄予希望是不会有什么好处的,而且它还可能会扰乱我们已经有的好主意。”专业美股论坛为你提供美股最新行情及精准美股数据 (责任编辑:zhi) |